過去的我,總是在計較薪水多少、接了多少案子、每個月可以賺多少錢。那是一種幾乎沒有空隙的人生模式,一天除了睡覺之外,幾乎都在工作。有時候,甚至為了配合不同時區的客戶,熬夜到天亮,也只是為了多賺一筆案子費用。那時候,我以為這就是努力;我以為,這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但我慢慢發現,這樣的忙碌雖然帶來收入,卻也讓我忽略了生活的其他可能。我開始懷念那些能讓心靈喘息的時刻,也開始感謝每一分努力,因為它們是我改變的起點。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接觸資本市場。一開始,我試著從核心持股0050裡面挑選一些台灣的大公司個股,嘗試衛星持股小額投資。0050追蹤台灣50家龍頭企業,過去10年年化報酬率約8-10%,讓我這樣的初學者也能安心參與。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嘗試,悄悄地改變了我的世界觀。
投資讓我慢慢發現,財富並不只是靠個人努力堆疊出來的。真正持續的成長,需要的是系統性的參與,需要的是眾人合力推動的節奏。資本市場,正是這種節奏的縮影。
我也開始改變看待生活的方式。
走進7-11,看到一群人在排隊結帳,以前總是不耐煩,只覺得浪費時間。但自從持有統一超的股票之後,我的心境變了。每位顧客的支持,都讓這家企業穩健成長,也讓我這位小股東間接受益。根據財報,統一超2024年營收成長約5%,穩定的回報讓我更安心。排隊的場景,變成了感恩的場景。感恩這些顧客的支持,感恩整個商業系統的運作,感恩自己能以7-11小股東的身份,參與其中。
轉變為股東心態,是這一切改變的關鍵。不再只是焦躁的消費者,不再只是局外的觀察者,而是真正地成為了資本系統的一部分。當視角轉換,連情緒的質地都不同了。
當然,投資並非總是順遂。我也曾遇到市場波動,比如2022年台股大跌,帳面一度縮水。那時我學到,投資需要耐心與謹慎。透過分散持股、專注長期,我逐漸找回信心。投資教會我的,不只是財富的可能,更是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
慢慢地,一邊參與原本工作新創公司的創業,投身於創新產業的探索;一邊穩健地投資好公司,參與成熟企業的長期成長。就像飛機的雙引擎,一邊冒險,一邊扎根,推動著我的人生飛向更遠的地方。
更感謝的是,如今台灣的複委託制度,讓普通人也能用非常低的門檻,參與到全球頂尖企業的成長。即使只有幾百元的預算,也能透過複委託定期定額方式買入VTI、VOO ETF或是個股例如:蘋果(AAPL)、Google(GOOG)、輝達(NVDA)、波克夏(BRK.B)的股票,手續費往往大約只有0.1%。一杯咖啡的價格,就能成為蘋果、微軟、可口可樂、波克夏的小股東。這不僅是財務上的機會,更是人生選擇權的擴大。(註一)
對我來說,投資從來不只是為了錢。它讓我重新審視努力的意義,也讓我學會平衡風險與希望。每個辛勤工作的日子,都是我投資未來的基石;每筆小小的投資,都是我對更大世界的參與。
回頭看,投資教會我的,不是如何賺快錢,而是如何用更高的視角,抓住人生真正重要的重點。
在這個變動的世界裡,我想繼續練習,緊緊抓住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不因忙碌迷失方向,不因焦慮錯過節奏。
投資,只是開始。
更大的投資,是對自己人生的深度參與——無論是透過工作、學習、家庭,或是一筆小小的股票。
在這條路上,我希望用更開放的心,擁抱每一種可能。你呢?是否也想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註一:複委託賣出個股除了 0.1%手續費還有一筆 0.00278% 稅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