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開發 可能由台日韓攜手 - 自由財經
1. 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LNG)開發案概況
- 項目內容:從北極圈開採天然氣,經約1300公里長管線輸送到液化設施,再進行出口。
- 預計年產量:2030年達到2000萬噸。
- 投資規模:總投資超過6兆日圓(約新台幣1.36兆元)。
2. 川普政府的盤算
- 希望透過邀請台灣、日本、韓國參與投資,作為降低對這些國家課徵對等關稅的條件交換。
- 同時,這也是川普推動「能源外交」,擴大美國天然氣出口的一部分。
3. 各方態度
- 台灣:積極,因為希望強化與美國合作關係(對抗中國背景下)。
- 日本、韓國:較為謹慎,尤其韓國擔心項目難以獲利。
- 南韓提案:在美韓關稅談判中主動建議與台灣、日本、甚至越南建立協商機制,集體評估LNG項目的價值與可行性。
4. 可能的影響與意義
- 經濟面:如果台日韓共同投資,將能擴大這三國在能源供應鏈上的自主權,降低對中東、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 政治面:台灣透過參與這種大型能源戰略項目,有機會進一步強化與美國的經貿與戰略合作地位。
- 談判面:成為台日韓在與川普談判時,用來換取關稅優惠、或其他經濟讓步的重要籌碼。
簡單來說:
美國希望用阿拉斯加LNG大案子拉攏台日韓投資,三國如果投入,可以拿來跟川普換取關稅減免,但風險是投資規模巨大、獲利前景未明。
受益產業
1. 能源進口與貿易
- 台灣每年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阿拉斯加案一旦成形,可成為穩定、非中東來源的新氣源,能源貿易公司會直接受益。
2. 工程建設與設備製造
- 涉及天然氣液化設施、管線鋪設、接收站興建,會帶動台灣的大型工程建設、設備製造與機電承包需求。
3. 航運與能源運輸
- LNG需要專門的運輸船隊,如果台灣船公司參與,LNG運輸航運產業(特別是散裝與特殊船舶)會受惠。
4. 金融與保險服務
- 這麼大規模的海外能源投資案,後端需要大量的金融融資、保險承保與再保險,台灣的大型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可能切入。
5. 再生能源與能源轉型相關
- 為了能源安全與淨零政策,台灣同時推動天然氣與再生能源並行,阿拉斯加LNG案若穩定供應,台灣能源結構轉型(減煤、增氣)會加速。
潛在受益台灣公司(舉例)

特別注意
- 如果台灣參與的是「長期購氣合約」模式,受益會比較穩定,主要是中油及能源上下游相關公司受惠。
- 如果是「直接投資阿拉斯加氣田或液化廠」,則工程、航運、金融類的公司受益會更直接且全面,但風險也高(尤其是投資回收期長達十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