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印尼提高礦業稅,鎳業增幅最大,巨頭警告:或導致減產停產!
一、全球產業鏈影響:供應壓縮,成本升高
- 短期供應緊縮壓力加劇:
- 印尼是全球最大鎳生產國(占全球近50%),一旦礦商減產或停產,全球供應將出現瓶頸。
- 電動車電池(尤其三元鋰電池)對鎳的需求高度依賴印尼,特斯拉、寧德時代、LG新能源等廠商可能受衝擊。
- 不鏽鋼、電池業成本壓力上升:
- 鎳是高端不鏽鋼必需元素,若原料價格上行,中國與印度的不鏽鋼製造業將感受到壓力。
- 中下游電池廠如孚能、欣旺達、Panasonic等將面臨利潤壓縮或轉嫁成本給終端廠商。
- 電動車成本上升風險:
- 雖然磷酸鐵鋰(LFP)取代部分鎳系電池,但高性能車仍離不開鎳。
- 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小鵬G9等車款若無法控成本,恐打擊毛利與銷售。
二、投資與地緣風險加劇:印尼吸引力下降
- 外資可能重新評估印尼投資風險:
- 外商礦企如淡水河谷(Vale)、自由港(Freeport)將考慮是否縮減投資或轉往他國(如澳洲、非洲)。
- 長期來看,印尼鎳產業鏈外移風險上升。
- 中國可能加速原料來源多元化:
- 中國可能轉向非洲(如剛果)或拉美(如巴西)布局鎳礦供應,降低對印尼依賴。
- 也可能鼓勵回收技術發展(urban mining)來減緩原生鎳壓力。
- 對國際企業的訊號是「不確定風險上升」:
- 稅率突襲式調整,反映印尼政策穩定性與財政壓力,引發市場對「投資預測性」的疑慮。
三、潛在受益產業或標的(全球/台灣)

四、投資人如何因應
- 重新評估印尼曝險部位:如ETF或基金中鎳礦、高鎳電池或印尼資產占比是否過高。
- 關注電池原料替代趨勢:如磷酸錳鐵鋰(LMFP)、鈉離子電池是否因鎳價壓力而加速商業化。
- 留意供應鏈轉向機會:中國或全球廠商若因避開印尼而轉向他國,當地供應鏈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