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想邀你來看看!
【時習齋乙巳雅集】🌸指導老師|黃緯中教授
展期|5/23(五)~5/29(四)
開幕|5/24(六)14:00
地點|蕙風藝廊(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1號B1)
彡彡也偷偷有作品展出(雖然名字沒寫上😆)~
有空的話,很想和你在書畫之間不期而遇, 一起感受筆墨飄香的美好~🌿✨
《感興八首.其五》
唐.李白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
吹笙坐松風,汎瑟窺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
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 詩文大意
-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李白自述自己十五歲起,即一心向往修仙之道,至今初心不改。
- 「吹笙坐松風,汎瑟窺海月」:松風作伴,吹奏玉笙;夜間臨海彈瑟,窺視月華,意境空靈超脫。
- 「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遇仙山童子指點,學習鍊金強骨之術,志在修煉成仙。
- 「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渴望追隨黃鶴高飛,同往蓬萊仙闕,共赴仙境。
🌿 道教思想在李白詩歌中的體現
李白生長於道教盛行的蜀地(青城山、鶴鳴山一帶),幼承仙道風氣,十五歲便立志修仙。其詩中充滿仙人、白玉京、蓬萊、黃鶴等道教意象,晚年更深研道法,如廬山煉丹、服藥求仙、夢遊天姥吟留別等作品,無不流露濃厚的道教色彩。
本詩中「鍊金骨」、「逐黃鶴」、「蓬闕」等意象,正與道教追求羽化飛昇、超越肉體、成就神仙的思想緊密結合,可視為李白「仙道情懷」的縮影與初心見證,亦契合其後一生頻繁遊歷名山、結交道士、受道灌頂、修習煉丹等真實行履。無怪乎其仕途如何跌宕、遭遇多少人間挫折,「仙遊未曾歇」這份心志,始終不曾動搖。
📜 註解補充
- 《上安州裴長史書》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六甲」為道教術數書)。
- 李白於二十歲受道教「灌頂」儀式,正式取得「長生籙」資格。
- 晚年於齊州紫極宮授「道篆」,名列道士行列,自述「身在方士格」。
—by.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