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連結
Podcast|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Podcast|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Top 5
1
📝📝:物件筆記|地球儀|來吧!讓我們用上帝視角俯瞰這顆藍色星球
2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
3
📝📝:沒造出原子彈,卻成就了台積電|《造山者》沒說的歷史:台灣曾被迫取消的核彈
4
📚📑📝:《1984》、《美麗新世界》| 我們所面臨的兩種網路極權社會
5
🎥🎞️📝《艾諾拉》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
1
📝📝:物件筆記|地球儀|來吧!讓我們用上帝視角俯瞰這顆藍色星球
2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
3
📝📝:沒造出原子彈,卻成就了台積電|《造山者》沒說的歷史:台灣曾被迫取消的核彈
4
📚📑📝:《1984》、《美麗新世界》| 我們所面臨的兩種網路極權社會
5
🎥🎞️📝《艾諾拉》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
我看著你從生命裡褪去
📝📝:不要忘記我
「生命,並非只能以肉體的形式延續。」
2024/01/30
6
4
📝📝:第二次說再見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站,遺忘才是。
2024/01/23
6
📝📝:從我生命裡褪去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2024/01/16
7
1
📝📝:回家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2024/01/09
5
📝📝:遠行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2024/01/02
4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4|你都不會生氣嗎?
兩年下來,我甚少提到自己的感想,某些人好奇:「你真的不曾對阿嬤抱怨甚至發脾氣過嗎?」、「為什麼你對阿嬤這麼有耐心?好像失智症不曾給你帶來什麼困擾一樣。」
2023/11/14
6
4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3|其實對與錯並不重要
當我們在跟失智症長輩爭辯對錯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理解對方的機會;跟長輩的互動永遠都是出於對與錯的驗證,而不是出於同理心的理解。
2023/10/03
11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2|A 菜
近期阿嬤的吃飯速度越來越慢,甚至連胃口也是每況愈下。阿嬤吃飯大多不會自己夾菜,需要別人主動夾菜給她,不然阿嬤就會默默把整碗白飯吃完。
2023/07/31
4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1|我想坐在這裡就好
我起身一看才發現阿嬤正坐在床上,兩眼無神地看著遠方。 和我說:我坐佇咧遮就好。 (我坐在這就好。)
2023/05/29
7
2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0|剛剛我抱的小孩去哪了?
4/29 約莫 23:00 時,阿嬤坐在客廳突然毫無來由地說「我剛才抱的嬰兒去哪了?」
2023/05/01
9
1
查看更多
📝📝:不要忘記我
「生命,並非只能以肉體的形式延續。」
2024/01/30
6
4
📝📝:第二次說再見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站,遺忘才是。
2024/01/23
6
📝📝:從我生命裡褪去
對我來說,民間的死亡描述,都美化了親人離世的哀愁,作為一個陪伴者,我是看著阿嬤淡出、褪去我的生命,並非等到阿嬤搶救無效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2024/01/16
7
1
📝📝:回家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2024/01/09
5
📝📝:遠行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2024/01/02
4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4|你都不會生氣嗎?
兩年下來,我甚少提到自己的感想,某些人好奇:「你真的不曾對阿嬤抱怨甚至發脾氣過嗎?」、「為什麼你對阿嬤這麼有耐心?好像失智症不曾給你帶來什麼困擾一樣。」
2023/11/14
6
4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3|其實對與錯並不重要
當我們在跟失智症長輩爭辯對錯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理解對方的機會;跟長輩的互動永遠都是出於對與錯的驗證,而不是出於同理心的理解。
2023/10/03
11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2|A 菜
近期阿嬤的吃飯速度越來越慢,甚至連胃口也是每況愈下。阿嬤吃飯大多不會自己夾菜,需要別人主動夾菜給她,不然阿嬤就會默默把整碗白飯吃完。
2023/07/31
4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1|我想坐在這裡就好
我起身一看才發現阿嬤正坐在床上,兩眼無神地看著遠方。 和我說:我坐佇咧遮就好。 (我坐在這就好。)
2023/05/29
7
2
📝📝: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30|剛剛我抱的小孩去哪了?
4/29 約莫 23:00 時,阿嬤坐在客廳突然毫無來由地說「我剛才抱的嬰兒去哪了?」
2023/05/01
9
1
查看更多
光影筆記
🎥🎞️📝《留學生》短片揭露外籍學生困境|在學生與勞工間掙扎、被忽視的留學夢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2025/04/15
8
2
🎥🎞️📝《金孫爆富攻略》| 看似獨特,卻是華人家庭共享的祖孫情誼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2025/03/18
4
3
🎥🎞️📝《艾諾拉》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2025/03/11
4
🎥🎞️📝《狂人法則》帶你看見狂人川普的發跡歷史|電影寫實到川普本人都揚言要提告?
《狂人法則》(The Apprentice)講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紐約房地產行業闖蕩的經歷,以及與律師羅伊.科恩之間的師徒關係。
2025/02/11
4
🎥🎞️📝堪稱男版《懼裂》的《非常男人》如何顛覆大眾對容貌焦慮的刻板印象?
本文整理導演 Aaron Schimberg 和演員群出席的各訪談,梳理出《非常男人》角色之間的隱喻、電影的符號象徵,以及導演如何回應傳統電影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2024/12/17
4
🎥🎞️📝 《餘燼》 電影短評|過去的歷史創傷,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2024/11/19
31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
本篇整理導演針對《懼裂》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Coralie 解釋,包括: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
2024/11/08
42
2
🎥🎞️📝《荒野機器人》| 一個學著當媽媽的 AI 如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荒野機器人》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2024/11/05
22
2
🎥🎞️📝《誰偷了垃圾桶》| 從貪瀆腐敗的社會中意外萌生的私刑正義
《誰偷了垃圾桶》將劇中設定成接受賄賂的印度社會,或多會少也反映了印度的現狀,也因此馬哈拉賈以及瓦拉達拉傑督察,兩人之間的正面與負面行動反而能相輔相成。
2024/10/29
34
🎥🎞️📝《李二毛的雙重人生》| 中國底層的 17 年跨性別之路,成為一個女人,為什麼這麼困難?
林郁婷在體育場上突破性別界限,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而李二毛則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道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歧視。性別平等的道路,對兩人而言不是均等的平坦道路。
2024/09/10
24
查看更多
🎥🎞️📝《留學生》短片揭露外籍學生困境|在學生與勞工間掙扎、被忽視的留學夢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2025/04/15
8
2
🎥🎞️📝《金孫爆富攻略》| 看似獨特,卻是華人家庭共享的祖孫情誼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2025/03/18
4
3
🎥🎞️📝《艾諾拉》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2025/03/11
4
🎥🎞️📝《狂人法則》帶你看見狂人川普的發跡歷史|電影寫實到川普本人都揚言要提告?
《狂人法則》(The Apprentice)講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紐約房地產行業闖蕩的經歷,以及與律師羅伊.科恩之間的師徒關係。
2025/02/11
4
🎥🎞️📝堪稱男版《懼裂》的《非常男人》如何顛覆大眾對容貌焦慮的刻板印象?
本文整理導演 Aaron Schimberg 和演員群出席的各訪談,梳理出《非常男人》角色之間的隱喻、電影的符號象徵,以及導演如何回應傳統電影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2024/12/17
4
🎥🎞️📝 《餘燼》 電影短評|過去的歷史創傷,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2024/11/19
31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
本篇整理導演針對《懼裂》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Coralie 解釋,包括: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
2024/11/08
42
2
🎥🎞️📝《荒野機器人》| 一個學著當媽媽的 AI 如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荒野機器人》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2024/11/05
22
2
🎥🎞️📝《誰偷了垃圾桶》| 從貪瀆腐敗的社會中意外萌生的私刑正義
《誰偷了垃圾桶》將劇中設定成接受賄賂的印度社會,或多會少也反映了印度的現狀,也因此馬哈拉賈以及瓦拉達拉傑督察,兩人之間的正面與負面行動反而能相輔相成。
2024/10/29
34
🎥🎞️📝《李二毛的雙重人生》| 中國底層的 17 年跨性別之路,成為一個女人,為什麼這麼困難?
林郁婷在體育場上突破性別界限,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而李二毛則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道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歧視。性別平等的道路,對兩人而言不是均等的平坦道路。
2024/09/10
24
查看更多
歷年書單
📚📑📝:碩二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5/07/15
4
2
📚📑📝:碩二上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5/01/21
6
📚📑📝:碩一暑假的書單|大衛芬奇專區|暗黑天才系的好萊塢導演,如何打造個人風格的懸疑驚悚片?
《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是我整個暑假最愛的一本書,不僅是因為我很歡芬奇的電影,也包含他的電影風格、精緻的軌道運鏡,經常打破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架,自成一種「芬奇的黑暗寫實」風格。
2024/09/24
9
2
📚📑📝:碩一暑假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4/09/17
23
📚📑📝:碩一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4/07/09
28
7
📚📑📝:碩一上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4/02/13
7
📚📑📝:大四暑假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3/09/19
4
📚📑📝:大四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3/07/04
8
📚📑📝:大四上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3/01/30
10
📚📑📝:大三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2/07/04
9
2
查看更多
📚📑📝:碩二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5/07/15
4
2
📚📑📝:碩二上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5/01/21
6
📚📑📝:碩一暑假的書單|大衛芬奇專區|暗黑天才系的好萊塢導演,如何打造個人風格的懸疑驚悚片?
《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是我整個暑假最愛的一本書,不僅是因為我很歡芬奇的電影,也包含他的電影風格、精緻的軌道運鏡,經常打破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架,自成一種「芬奇的黑暗寫實」風格。
2024/09/24
9
2
📚📑📝:碩一暑假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4/09/17
23
📚📑📝:碩一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4/07/09
28
7
📚📑📝:碩一上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4/02/13
7
📚📑📝:大四暑假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3/09/19
4
📚📑📝:大四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3/07/04
8
📚📑📝:大四上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3/01/30
10
📚📑📝:大三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2022/07/04
9
2
查看更多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品味的扁平化,60 年前就開始了|AI 時代的演算法推薦機制,如何進一步損害人們的品味和選擇?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2025/03/25
9
3
📝📝:人類世界的數據將在五年內耗盡|大量使用「合成數據」近親繁殖,讓網路空間成為大染缸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2025/02/25
6
📝📝: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抖音化」現象
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2024/11/12
39
📝📝:在 AI 時代尋找人類痕跡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2023/11/07
9
2
📝📝:賽博龐克|意識上傳 vs 社群媒體
在賽博龐克的作品,經常描繪個體的意識可以被保留甚至被植入大腦,而在科幻作品中,記憶/意識則是角色區分「我是誰?」的重要判準。
2023/07/24
9
1
📝📝:賽博龐克|人體改造 vs 科技植入物
賽博龐克作品的人們癡迷於人體改造,用大量的科技植入物增強人體特定器官的能力。在許多賽博龐克的影視作品裡,我們能看到這種技術被瘋狂的濫用,彷彿人類與生俱來的四肢隨時都能被冰冷的機械義肢替換/取代。
2023/07/18
4
📝📝:賽博龐克|廣告密布 vs 注意力商人
在廣告密布的世界,人們幾乎沒有自由,只能被接連不斷的廣告牽引著生活。構成賽博龐克的浮華世界,有兩個重要的關鍵要素:消費主義文化、社會權力控制。
2023/07/11
6
📝📝:標準時間的中央集權管理
“We are so bound by time, by its order.” — Arrival, 2016
2023/03/13
4
📝📝: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2023/02/20
4
📝📝: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_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2023/02/20
查看更多
📝📝:品味的扁平化,60 年前就開始了|AI 時代的演算法推薦機制,如何進一步損害人們的品味和選擇?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2025/03/25
9
3
📝📝:人類世界的數據將在五年內耗盡|大量使用「合成數據」近親繁殖,讓網路空間成為大染缸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2025/02/25
6
📝📝: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抖音化」現象
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2024/11/12
39
📝📝:在 AI 時代尋找人類痕跡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2023/11/07
9
2
📝📝:賽博龐克|意識上傳 vs 社群媒體
在賽博龐克的作品,經常描繪個體的意識可以被保留甚至被植入大腦,而在科幻作品中,記憶/意識則是角色區分「我是誰?」的重要判準。
2023/07/24
9
1
📝📝:賽博龐克|人體改造 vs 科技植入物
賽博龐克作品的人們癡迷於人體改造,用大量的科技植入物增強人體特定器官的能力。在許多賽博龐克的影視作品裡,我們能看到這種技術被瘋狂的濫用,彷彿人類與生俱來的四肢隨時都能被冰冷的機械義肢替換/取代。
2023/07/18
4
📝📝:賽博龐克|廣告密布 vs 注意力商人
在廣告密布的世界,人們幾乎沒有自由,只能被接連不斷的廣告牽引著生活。構成賽博龐克的浮華世界,有兩個重要的關鍵要素:消費主義文化、社會權力控制。
2023/07/11
6
📝📝:標準時間的中央集權管理
“We are so bound by time, by its order.” — Arrival, 2016
2023/03/13
4
📝📝: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2023/02/20
4
📝📝: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_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2023/02/20
查看更多
重新與人對話
📚📑📝:《重新與人對話》|後記:被取代前的人類弱點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2021/05/04
4
📚📑📝:《重新與人對話》| Ep. 3:愛情|一個簡訊分手的時代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2021/04/27
4
📚📑📝:《重新與人對話》| Ep. 2:朋友|你知道這迷因嗎!?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2021/04/20
5
📚📑📝:《重新與人對話》| Ep. 1:家庭|家人之間的科技冷漠
喂 ~我在跟你說話,別再滑了好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耳提面命,反而是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年約8歲的小孩對他的爸媽所說的話。
2021/04/13
2
📚📑📝:《重新與人對話》| 深度的對話不再是人類共享的記憶
本書《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同時也是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的共同作者。這兩本書都是在探討科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2021/04/06
22
📚📑📝:《重新與人對話》|後記:被取代前的人類弱點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2021/05/04
4
📚📑📝:《重新與人對話》| Ep. 3:愛情|一個簡訊分手的時代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2021/04/27
4
📚📑📝:《重新與人對話》| Ep. 2:朋友|你知道這迷因嗎!?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2021/04/20
5
📚📑📝:《重新與人對話》| Ep. 1:家庭|家人之間的科技冷漠
喂 ~我在跟你說話,別再滑了好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耳提面命,反而是我在餐廳看到一個年約8歲的小孩對他的爸媽所說的話。
2021/04/13
2
📚📑📝:《重新與人對話》| 深度的對話不再是人類共享的記憶
本書《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同時也是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的共同作者。這兩本書都是在探討科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2021/04/06
22
影像:現實的反叛
📝📝作品呈現 |《影像的視野》、《綠色的憂傷》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3D列印機製作。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
2022/03/01
8
1
📝📝眼睛的隱喻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2022/02/22
10
3
📝📝現實的反叛
每一幅相機所捕捉到的影像都會受到下列幾個因素而影響成像: 視差、維度、景深、形變
2022/02/15
8
2
📝📝從類比走向數位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2022/01/18
9
5
📝📝底片的成形
在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
2022/01/04
8
1
📝📝影像的複製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2021/12/21
7
📝📝在光影間捕捉現實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 φωτός ( phōtós )、φῶς ( phōs )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2021/12/14
10
📝📝作品呈現 |《影像的視野》、《綠色的憂傷》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3D列印機製作。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
2022/03/01
8
1
📝📝眼睛的隱喻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2022/02/22
10
3
📝📝現實的反叛
每一幅相機所捕捉到的影像都會受到下列幾個因素而影響成像: 視差、維度、景深、形變
2022/02/15
8
2
📝📝從類比走向數位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2022/01/18
9
5
📝📝底片的成形
在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
2022/01/04
8
1
📝📝影像的複製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2021/12/21
7
📝📝在光影間捕捉現實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 φωτός ( phōtós )、φῶς ( phōs )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2021/12/14
10
物件筆記
📝📝:物件筆記|電梯|在台北,想看到完整的天空就得要付錢
進入電梯,就像進入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被「輸送」到某個位置,無法主動偏離路徑、也無法逗留或轉向。
2025/09/02
1
📝📝:物件筆記|地球儀|來吧!讓我們用上帝視角俯瞰這顆藍色星球
藉著地球儀,人類首次能夠脫離地表,以上帝的視角觀看世界。
2025/08/19
2
4
📝📝:物件筆記|VR|我們還能擁有「自己的」主觀世界嗎?
身體的臨場反應跑得比意識快多了,而 VR 的「虛擬」視覺足以召喚出身體真實的恐懼。VR 沒有欺騙我,只是讓我的身體提早感受到那個不存在的世界。
2025/08/05
7
2
📝📝:物件筆記|洗衣機|被藏起來的機器,與那些一起被沖走的記憶
洗衣機的隱形,不只是因為管線與空間設計,更是一種象徵性的文化語法:洗衣這件事不該被看見,本質上是低階的、日常的、可以忽視的勞務。
2025/07/22
5
📝📝:物件筆記|手錶|脫下手錶後去野外待一周,時間的「流逝感」消失了
人類並非為抽象時間而生。雖然低頭看看手錶,我們就能獲得確切的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需要節奏、需要日夜、需要變化來定位自我。
2025/05/20
5
📝📝:物件筆記|杯和碗|喝湯可以用吸管嗎?或是,喝茶可以用湯匙嗎?
我經常想著「為什麼一定要拿湯碗裝燒仙草呢?」又或者「我應該也可以用杯子裝玉米濃湯吧?」對我來說,杯和碗,在功能上似乎是可以互換的容器。
2025/02/04
5
📝📝:物件筆記|人民幣|從現金的英文翻譯發現:中國正在將一切事物「專有名詞」化
中國政府在人民幣上所採用的翻譯技術,拼音只是個形式,更重要的是權力的展現。人民幣的英文翻譯並非針對外國遊客,而只是為了讓中國人用得「舒服」。
2024/11/26
3
📚📑📝《椅子》| 為什麼坐椅子都要腰桿挺直?加州大學建築系教授:坐椅子的需求是一種發明
椅子並非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發展出不同的坐姿,坐椅子的需求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發明。
2024/10/22
38
4
📝📝:物件筆記|椅子|位高權重坐椅子,沒權沒勢坐地板?
不過,椅子最初的設計,根本不是朝著舒適設計。椅子,實際上,是區分彼此位階的一個重要物件。擁有較大權力、高高「在上」的人,才有坐椅子的資格,至今,我們仍舊可以在教室、教堂、法院、議會看到這樣的設計。
2024/10/15
6
2
📝📝:物件筆記|快樂兒童餐
健康疑慮使得快樂兒童餐一點也「不快樂」加上塑膠玩具,讓孩童手邊的玩具大量丟棄。現在看到附贈的雙語讀本,是由 9 歲孩子的陳抗才有的結果。時至今日,快樂兒童餐甚至可以與「快樂」脫鉤。
2024/05/21
10
2
查看更多
📝📝:物件筆記|電梯|在台北,想看到完整的天空就得要付錢
進入電梯,就像進入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被「輸送」到某個位置,無法主動偏離路徑、也無法逗留或轉向。
2025/09/02
1
📝📝:物件筆記|地球儀|來吧!讓我們用上帝視角俯瞰這顆藍色星球
藉著地球儀,人類首次能夠脫離地表,以上帝的視角觀看世界。
2025/08/19
2
4
📝📝:物件筆記|VR|我們還能擁有「自己的」主觀世界嗎?
身體的臨場反應跑得比意識快多了,而 VR 的「虛擬」視覺足以召喚出身體真實的恐懼。VR 沒有欺騙我,只是讓我的身體提早感受到那個不存在的世界。
2025/08/05
7
2
📝📝:物件筆記|洗衣機|被藏起來的機器,與那些一起被沖走的記憶
洗衣機的隱形,不只是因為管線與空間設計,更是一種象徵性的文化語法:洗衣這件事不該被看見,本質上是低階的、日常的、可以忽視的勞務。
2025/07/22
5
📝📝:物件筆記|手錶|脫下手錶後去野外待一周,時間的「流逝感」消失了
人類並非為抽象時間而生。雖然低頭看看手錶,我們就能獲得確切的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需要節奏、需要日夜、需要變化來定位自我。
2025/05/20
5
📝📝:物件筆記|杯和碗|喝湯可以用吸管嗎?或是,喝茶可以用湯匙嗎?
我經常想著「為什麼一定要拿湯碗裝燒仙草呢?」又或者「我應該也可以用杯子裝玉米濃湯吧?」對我來說,杯和碗,在功能上似乎是可以互換的容器。
2025/02/04
5
📝📝:物件筆記|人民幣|從現金的英文翻譯發現:中國正在將一切事物「專有名詞」化
中國政府在人民幣上所採用的翻譯技術,拼音只是個形式,更重要的是權力的展現。人民幣的英文翻譯並非針對外國遊客,而只是為了讓中國人用得「舒服」。
2024/11/26
3
📚📑📝《椅子》| 為什麼坐椅子都要腰桿挺直?加州大學建築系教授:坐椅子的需求是一種發明
椅子並非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發展出不同的坐姿,坐椅子的需求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發明。
2024/10/22
38
4
📝📝:物件筆記|椅子|位高權重坐椅子,沒權沒勢坐地板?
不過,椅子最初的設計,根本不是朝著舒適設計。椅子,實際上,是區分彼此位階的一個重要物件。擁有較大權力、高高「在上」的人,才有坐椅子的資格,至今,我們仍舊可以在教室、教堂、法院、議會看到這樣的設計。
2024/10/15
6
2
📝📝:物件筆記|快樂兒童餐
健康疑慮使得快樂兒童餐一點也「不快樂」加上塑膠玩具,讓孩童手邊的玩具大量丟棄。現在看到附贈的雙語讀本,是由 9 歲孩子的陳抗才有的結果。時至今日,快樂兒童餐甚至可以與「快樂」脫鉤。
2024/05/21
10
2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