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15卦——坤艮卦謙(上地下山)」
卦辭:亨,君子有終。
(註:保持謙虛和低調,即使在擁有優勢時也不自滿,才能穩健地走向成功。)
若要從產業週期談起的話,就不得不提所謂的「宏觀投資」,也就是巨波投資法(評估什麼事件會在何時發生、這些事件對市場會有哪些衝擊,以及選擇哪些產業或個股會幫助你獲利。)這是一種由上而下針對總體經濟中「景氣、利率與市場循環」的分析方式,由這三大循環所構成的投資週期,也是前任白宮經濟顧問Peter Navarro所提倡的理論。
如同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對狗與主人的比喻:「景氣是主人,而股市是狗。」在遛狗的時候,有時狗會跑在主人的前面,有時則跑在後面,但牠終究會回到主人身邊。無論股市如何波動,它終究會跟隨景氣的步調。同時,股市也是景氣的櫥窗,能夠一窺店面的縮影;當我們站在街上,決定是否走進店裡,以及要買什麼東西時,其實也正在考慮讓這間公司的產品參與我們未來的生活。由此可知,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盈餘的折現值),景氣的興衰經常從股市的走勢就可以發現,因為股市會去定價未來的營收和獲利預期。
就像狗經常聽到要出門就活蹦亂跳的,股市也一樣,總是領先景氣六到九個月;而利率高低則是資金充足與否的關鍵。每逢降息,流入市場的資金就會增加,此時與其把錢存在利率低的銀行定存裡生息,不如投入股市獲取較高的報酬。因此,每年升降息決定對市場上的流動資金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這代表了使用資金的成本多寡。
其中,利率的循環又牽涉到人們對於升降息的預期,當市場普遍預期未來會升息時,投資者、銀行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可能會提前調整自己的行為(例如提高貸款利率或調整投資組合),從而推動利率上升;反之,若預期降息,則可能導致利率走低。這種預期與實際政策之間的互動形成了一種循環,影響整個利率走勢。若投資者能預期別人的預期,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就能在投資路上保持一定程度的領先。
在美國領先指標的十大項目中,對於「生產者、消費者、資金流向」這樣的經濟循環來說,升息與降息都會引導資金的流向。其中被稱為聰明錢(Smart Money)或大資金的大戶投資人們對於巨波投資機會的嗅覺總是特別敏銳,能夠判斷出群眾的流向,並勇敢的在別人恐懼時買入,因此有許多投資人專門研究大戶的動向並作為投資決策參考。
市場與股市的循環波動,可說是對「產業週期」的定位過程,投資者和分析師在評估市場時,不僅會關注當前的總體經濟狀況和個別產業表現,還會試圖預測未來20到30年間人類可能普遍需求的主流產品或服務。從宏觀經濟、產業發展到未來技術和消費趨勢這些層面,對尚未明朗的未來進行預判,並據此調整投資策略——這種彷彿透過望遠鏡觀測行星的方式,能幫助投資者在變化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中尋找具有成長潛力的投資機會。
根據巴菲特的觀點,他認為每100年的市場週期中大約有15年是空頭年,而自己則剛好幸運地出生在二戰後富強的美國,做多美國就是他這一代人(包括戰後嬰兒潮在內)的基本常識,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訣竅。就像他曾經在股東大會分享了1941年12月8日時,美軍珍珠港遭受空襲後,當天的報紙頭版以及股市暴跌的情形;更提到他在珍珠港事件前買入的股票,歷經戰爭直到結束後是如何大漲特漲,隨著美國的興起走向康莊大道。當時,這位股神才11歲,他在這一年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投資生涯。
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此說道:「好的估值可以穿越牛市與熊市。」當我們能夠正確評估一間公司的價值時,無論面臨牛市或熊市都能長期穩定地獲利。儘管需要時間,但這樣透過理性估值與耐心等待才是價值投資者們所提倡的濕雪滑坡人生哲學,也唯有如此,才能在一顆種子長成神木前發現它,陪伴它一起成長。
「山艮止於內而有所不為,坤柔順在外以待人,是為謙。」易經裡的艮卦,在自然界是山的形象,卦意代表止,也代表靜。在漫長的時光中要做到穩如泰山需要許多人生歷練與時間淬煉,當我們不斷累積經驗,便能逐漸明白價值投資所傳達的「寧靜致遠、處變不驚」意義何在。大道至簡卻能以靜制動,在狂亂的股市中搶得先機。「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當內在安穩了,外在自然圓滿。
下一篇讓我們從成長與價值的悖論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