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孩週日回家送來一包,這啥?我問。
不知道,說完,又溜了。
那時晚餐已過,夜宵未央,放進冰箱去冷藏。
今天回家騰了出來,這下傷腦筋,我心底嘀咕,這怎吃啊?
拜網路所賜,上網一查,大概就像是炒蛤蜊一樣的作法。
還查到這玩意也叫鵝頸藤壺
,是歐洲餐桌上的「地獄來的海鮮」,是高檔海鮮菜單之一。
(驚!不是因為珍貴,是因為手工踩收費成本)
於是來料理!
鵝茗荷漂淨後下鍋,下油,大火悶,冒煙,翻炒,拿出沙茶醬一大匙,入鍋繼續翻炒,蓋鍋,大火續悶,起鍋。

問我這啥味道,就是海鮮味
,大概就是拔掉前端鼻吻部份吸吮,那肉質像是象鼻蚌,Q彈。
接著,從剛才斷面口,用筷子頂出裡面的肉,或是掰開雙殼,裡面是帶有黃色卵巢和薄肉,沒發現閉殼肌,這部份還有一大片蔓足,這是牠活體時補抓浮游生物的觸手,硬,無法食用。
總的說,這玩意可食部份太小,雖然肉質Q彈,又有蟹黃風味,風味好但太費勁
,還搞到一手都是湯汁狼狽不堪,適合野人食法,要體面用餐的不適合。
--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