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中國動畫上映——《長安三萬里》,已是2023年的片,今年抽中配額才能來到台灣影院。為此,台灣發行商春暉影業特別配了閩南語版,主角之一李白的老年,找了台灣八點擋台語最溜的李㼈大哥來配音,這邊可見一小段可愛的配音花絮:
劇情介紹
《長安三萬里》講述盛唐時期文人故事,包含李白、王維、王昌齡、杜甫等,以一位現在較少被提及的詩人高適為主角,看大唐詩人在他們所生年代,理想抱負、抑鬱流離,將心中所思寄情於詩的數十年生命經歷。
我昨天去電影院看了閩南語版,深受感動,以台語文言音讀這些詩詞,比起現在使用的國語,更接近當時他們創作的音調,更可以感受到詩詞的音韻之美。也許對於抗拒中國電影的觀眾來說,也多了一分語言上的親近感。
電影有兩個地方特別讓我動容,第一次是高適和李白第一次分道揚鑣,李白在小船上喊著,「高三十五(高適),你的理想一定會實現!」第二次是李白生前最後一次出現,政治落難後被赦免,獨自一人划著小船,在峽谷間吟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電影核心
寄情詩詞
整部片講志向與現世機緣、作品與時間,儘管這些詩人的詩詞為後世傳頌,身在當下,那分不得志的鬱悶,從年輕屢敗屢戰,到年老釋懷淡然,始終是心繫家國,才會神傷。而這些詩詞記錄下中文字精、美,作為藝術表現的價值,如今卻迅速被屏棄、抗拒,又是另一分悲戚。
知己難尋
電影裡描繪了高適與李白的友情,兩人雖為摯友,卻總是短暫相處就離別。高適對李白特別鍾情,李白卻還有其他飲酒作樂的朋友;儘管如此,兩人總能互相傾訴抱負,也不吝給出自己的建議。
我想大家或許都有這種經驗,身邊不乏親暱的好友、伴侶可以談心,但在某些時刻,發現世上找不到一個人能懂你此時此刻,內心無法言喻的情感。那種渴望知己的感受,我在看這部電影時突然被撞擊到。
抱負難施
另外是對於施展抱負的執著,覺得自己有才華,也夠努力,卻總是不受重用。在古代是無法做官,在現代是賺不到錢。隨著故事推進,我們看到主角們對自己的期許一次次落空。李白晚年,挺著一個大啤酒肚,與高適和其他文人酒客在江邊吟唱〈將進酒〉,詩詞與畫面展現李白灑脫、寄情於酒的喜悅,十分出世,十分傲氣,然而最後收束在「與爾同銷萬苦愁。」
這位但願長醉不願醒的詩仙,瀟灑背後隱藏的是心底惆悵。封建社會裡,出身寒門,沒有一些銀子買通官員,空有一身才華、名滿天下又有何用?電影動畫穿梭在想像與現實之間,將這樣幽微的情感表露出來,我相信所有觀眾,不管與詩詞熟不熟悉,都能感同身受。
現在在職場上,何嘗沒有遇過這種情況,認為自己才能被埋沒,渴望被看見、重視,直到人生遲暮,兩鬢斑白。
結語
最後想分享蔣勳的一句話,「知道歸知道,執著歸執著。」世間上大多的事似乎都圍繞著這句話,翻譯成生活用語是「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人總是會對某些東西痴迷,愛恨苦痛由此而生;但有沒有可能,在這樣的痴迷中,同時產生了美,才有我們現今所擁有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