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有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命運無定,未來無常,如月變換,難以逆料

身處資訊科技時代,具有創造天賦的人類,無法被AI取代

然而,創造有著名為「情懷」的負面解釋

 

情懷有許多代稱:異想世界、小劇場、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等

某些創新的確需突發奇想,若未適可而止,就會導致錯誤引用,偏離預想成果

個人是藉由情感衍生發想,然後落實評析與執行;還是任由情緒蔓延,不斷在希望與否定間徘徊

前者,或可創造價值,活得明白;後者,慣癮纏身,難以自拔

 

市面上(政治、商業、財經、學術、心理等)總有人假激勵之名,行販賣情懷之實

「你接觸的媒體,是否散佈偏頗的論述」

「你瀏覽的頻道,是否強調特定價值觀」

「你閱讀的書籍,是否侷限範疇與領域」

「為何心理或行為異常,涉及原生家庭」

人類先天排斥未知,倒果為因本屬常態,更怠忽查證與比對

與其責之狡詐,不如檢討趨之若鶩者的愚昧

投其所好,願者上鉤,始終是行銷不變的原則

認定為詐騙,是因察覺結果與預期不同,但至少清醒,損失可控

然有些情況,是結果底定,而自身認知錯亂,所以愈陷愈深,如:

結果--有人輕信網路投資,千萬退休金遭詐,安穩度日的夢想破滅。

認知--擁有千萬表示能力不俗,上當主因是過度自信,與亟欲證實自我效能的匱乏感。

 

智識不足者,格外固執,容不下異議

心理匱乏者,亟需認同,有浮木就抱

若一個人不斷重複類似的行為、表述,滯留於意識相近的同溫層裡

通常,會累積慣性(毒癮),產生抗拒改變的阻力

客觀來說,未嘗不可,只是...

當效期已屆,就需以更大的滿足,填補失落

往復之間,年華消逝,儼然是多數人的日常

 

人總妄想自己能塑造有利環境,卻始終被處境牽著鼻子走,然而~

宗教領袖藉由覺察,知曉萬物之理

領域菁英善用集體智慧,突破僵局

情懷只是引子(捷思),旨在將人導向可接受的境地,非永久解方

唯有自我醒悟(願景規劃、策略研擬、資源開拓、務實執行),才能減輕對情懷的依賴,創造成長的絕佳條件

avatar-img
(超越)自我實現的歷程
5會員
124內容數
主題是「對外活動」、「財務自主」、「認知昇華」、「品牌形塑」、「信用委託」、「專案研究」與「邊界拓展」等,期許能實現自我,進而超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探討交易的本質,並以買房/租房為例,分析不同選擇的利弊。 強調個人能力與市場應變的重要性,並指出獨立思考和資訊解讀在投資獲益中的關鍵作用。
一個人跑得快,但要走得遠,必須結伴。 探討合作與獨自發展的利弊,並以職場現況為例,點出許多人忽略經驗累積與迭代效應,導致無法突破現狀。不應短視近利,應積極培養符合自身特質的才能,才能在變局中生存並持續發展。
探討人際互動中操弄心理的策略,以及如何透過周延的思考提升自身優勢。 大多數人容易受情緒、慾望等非理性因素影響,而少數人則能透過獨立思考,創造更多價值。
探討交易的本質,並以買房/租房為例,分析不同選擇的利弊。 強調個人能力與市場應變的重要性,並指出獨立思考和資訊解讀在投資獲益中的關鍵作用。
一個人跑得快,但要走得遠,必須結伴。 探討合作與獨自發展的利弊,並以職場現況為例,點出許多人忽略經驗累積與迭代效應,導致無法突破現狀。不應短視近利,應積極培養符合自身特質的才能,才能在變局中生存並持續發展。
探討人際互動中操弄心理的策略,以及如何透過周延的思考提升自身優勢。 大多數人容易受情緒、慾望等非理性因素影響,而少數人則能透過獨立思考,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