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狀態下,群體中幾乎所有人都具備觀點,80%以上能直觀表述,而只有60%令人願聞其詳
與人交談,仔細思索其論述、拆解架構,不難辨識對方是否庸俗,還是有點意思
即便身處資訊時代,仍可透過文字、影音、圖像、落點等窺探其性格表徵與取向
現代人智識程度頗高,個人好惡與表述均十分明確,也有一定的思辨基礎
要使其迷惑,甚至甘受擺布,唯有操弄心緒、情感
因此,「同理」、「共感」、「脅迫」、「訴貪」、「欲求」、「捧殺」、「虛與委蛇」、「情緒勒索」等,全屬同一套路:
「以有別於理性的方式,驅使對方依自己的期望行事」
我必須承認這很有效,但並不務實,且不存在於高端領域
這並非負面表述,只要行事方心悅誠服,且有良好的發展,就是合乎道德的手段,儘管「被動」
脆弱的一方往往尊嚴大於能力,不願思考自身處境與外部觀點/建議的差距,承擔滯後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