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前一週的某天,我在公司上班上到直接打電話給媽媽,還講到快哭出來。
「又到了要做母親節企劃的時候了。」
——你那個社群媒體、廣告、行銷從業者朋友的心聲
母親節活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普通的徵文之外還能做什麼?有時,我會從「我希望可以收穫什麼」這個角度去想企劃;我常在想,母親節這個日子變得很單向,「要送媽媽什麼?要跟媽媽說什麼?送這個媽媽喜歡嗎?我先訂好餐廳當天接全家人過去⋯⋯」,但媽媽怎麼想呢?
對,媽媽怎麼想,媽媽在想什麼?這個念頭讓我夢回好幾年前在另一個團隊的企劃案,我到現在還是很喜歡那個案子(想想在前團隊的作品我應該沒有真的不喜歡的?)喜歡到我前兩年會接一些講座,聊聊社群、自媒體甚至職涯(蛤?)的時候,我都會分享這個案子。
媽的世界終結者
當時這個母親節案子的 Creative 緣起,在我分享的版本是這樣的:
⋯⋯當團隊在腦力風暴想 idea 時,我突然想起某天晚上回老家吃飯,桌上擺著媽媽的滷菜,菜差不多被我跟弟弟這兩個回家的餓鬼掃光了,剩下雞翅我們還來不及吃,媽媽突然夾了去,我想了一下,請媽媽還回來(x)
我想了一下,問媽媽:「媽你真的喜歡吃雞翅嗎?」
我突然想起媽媽喜歡吃魚頭的這個都市預言,所以這麼問,媽媽當下到底是清空盤子的習慣犯了,還是其實媽媽很喜歡吃雞翅?我不知道我媽喜不喜歡雞翅欸!
⋯⋯我不知道我媽喜歡什麼。
媽媽喜歡的顏色?媽媽喜歡喝紅茶還是青茶?媽媽的興趣是什麼?媽媽工作到底在忙什麼?媽媽有知心好友嗎?
媽媽知道我喜歡紅色,我喜歡喝紅茶(以及其他茶夠貴我也愛喝),我的興趣跟一生摯愛是唱歌,知道我跟當時職場的同事是朋友(希望啦),他們很好笑⋯⋯
對於「近況」,我對於當時職場有人、伴侶、在台北一起工作的朋友,了解程度是不是遠勝於對媽媽/爸爸的了解程度?
從我有記憶開始到離家,一直有一個媽媽的世界以我、以家為中心在打轉的印象,而我一直是我世界的風暴眼;那媽媽呢?他也曾經有一個完整的、自己的世界嗎?
那個世界的終結者⋯⋯難道是我?
後來各種討論與變形之下,當年我們做了一個社群 campaign 來「找回媽媽的名字」,許多媽媽曾經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世界,直到有家有孩子⋯⋯Campaign 的細節就不提ㄌ,而且我想當時有參與這個案子的其他同事,對這個 Creative 或許有完全不同的記憶 ww 那也沒關係。

補上曉雯的照片,當時我們甚至拿了這些照片來用在社群貼文 ww ,AI 前時代。
總之,我在 2025 決定與現在的同事分享好幾年前的那個 Campaign,也一起規劃今年 「♥️ 5 月主題活動:我的媽呀!母親節快樂!」#媽的真心話 這塊小主題,列出一些想問媽媽的問題。
我希望有機會看到不同的人一起認媽(認識自己的媽媽。)而不只是在這天,單向的丟一束花、一張卡、一則 520 的匯款通知,實際上收到媽媽的回饋,甚至反向的邀請他贈送你一句話,對我們這些埋首社群、被工作磨去了菱角也潑滅了心的社畜,沒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冒險與肉麻感嗎?
不過,當我看著自己列出的這些問題赫然發現——
2025,我還是不知道我媽喜歡什麼。
於是我決定,在公司會議上直接 Call out 給我媽,身為一個提案者,這個頭我先洗。
電訪紀錄
【日期地點:2025/4/某日,台北市信義區某辦公大樓會議室】
【採訪者:我】【受訪者:曉雯 aka 我媽💃🏻】【列席人員:我的同事很可愛】
(LINE 通話接通)
我:「媽~我發現我很不了解我的母親,所以我要問你一些問題。問題一:你喜歡什麼顏色?」
💃🏻:「我喜歡⋯⋯粉紅色、天藍色啊」
我:「你喜歡粉紅色?(詞窮)那第二題:你有喜歡的電影嗎?」
💃🏻:「那個 #&^(&*^^(^ 啊」
我:「什麼?」
同事:「可可夜總會」
💃🏻:「你沒有看過?很好看欸!很感人」
我:「我有看過啊!就唱歌跳舞那個啊」
💃🏻:「⋯⋯他不是有說,人真的消失就是被人遺忘嗎?你有沒有看到它的精髓啊!」
我:「這也是我最大的恐懼。(心靈震動,轉移話題)問題三:那你最喜歡吃什麼?」
💃🏻:「甜點吧,蛋糕⋯⋯你居然忘記了!!!!」
我:「不四ㄚ!!!!你現在又不能吃!!好啦,那,我要問你問題四:我做過什麼讓你最開心的事?」
💃🏻:「很多啊,無法一一列舉」
我:「⋯⋯那(問題五)生氣的事呢?」
💃🏻:「也無法一一列舉。」
我:「那問題六:你最近最常擔心我的事是什麼?」
💃🏻:「吃不飽啊。」(我:?????)
💃🏻:「就你不吃飯啊」(我:⋯⋯當天中午真的沒吃飯。)
我:「那問題七:你最近的興趣是什麼?水晶嗎?」
💃🏻:「對,水晶啊、生命靈數,靈性啟發啊,啊還有我最近做很多預知夢」
(立刻跟我、整間會議室的同事分享了他最近夢到關於我外婆要出去旅遊的預知夢)
我:「那問題八:那你現在,有沒有想跟我分享的一句話?」
💃🏻:「我前陣子看到一首詩,那時候就很想跟你講一句話」
(我:再次心情震動,還真的有?還秒答?還是一首詩???????)
💃🏻:「你知道泰戈爾嗎?」
我:「當然知道。(甚至幾分鐘前才跟同事分享講到,嚇死)」
💃🏻:「他不是有一首詩叫什麼⋯⋯把自己活成一道光?那時候我看到,我就很想跟你說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我是想跟你說做你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不用太亮,能照亮自己就好。」
(我絕對沒有哭。)
我:「那我要問很那個的一題了。你有沒有絕對為我感到很驕傲的事?」
💃🏻:「很多啊,碩士畢業、廣告獎,還有每次聽你的歌,又是無法一一列舉」
(訪談結束)
補上完整訪談影片,感謝同事支援錄影,笑死。
訪後對談流出
訪談/會議結束,回到座位上還是傳訊息誇誇曉雯。

然後曉雯沒有要放過我。

雖然那通電話,媽媽表現得自然又流暢,但這段訪談還是讓我很意外。
我絕對沒辦法說,我跟媽媽很親近。
即使是到此時此刻,我對母親、原生家庭,依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複雜情緒,我跟決大部分的人類一樣,沒有辦法甩開父母、原生家庭留下來的軌跡,真的是軌跡,那種回過頭來,你發現自己沒辦法繞出去的軌跡;也跟很多人一樣,在諮商的時候、在診間裡面,曾經一直繞著幼時跟家人互動的回憶打轉,轉不出去。
幾年前,我曾經有一陣子很努力,想要修復跟家人的關係,現在的我已經沒氣了,不是啦,現在的我已經到了覺得誰也沒有錯,過好自己的日子已為實不易的年紀,有的時候距離是關係中可以給彼此的禮物。
但能探出媽媽的這些「回答」,也算是給最近感嘆離家越來越遠的我一個回應。如果我沒有打這通電話,我想曉雯不會真的跟我分享某天他讀到一首詩,想到我,為什麼想到我。
然後,我知道這首詩並不一定真的是泰戈爾寫的 ww,甚至光是英文就有好多版本www 但還是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版本上來(??)

用這首廣為流傳的奇妙作品來作結。
這些年來,我的確時時掙扎著活成一道光,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心中充滿黑暗,一個失神我就會消逝。謝謝媽媽。
如果有空剪影片或音檔我再更新好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