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FB的熱推文章〈恆星一樣的大人〉,讀來舒服,純淨地令人敬佩,獲得了九歌年度散文獎,一時蔚為話題。我在自動借還書機遇到收錄了這篇文章的這本新書,翻開來讀才發現,是「後記」耶!用「後記」得獎,太妙。(也許作者同樣始料未及)
於是跳過推薦人推薦文開讀,是最近養成的習慣。
以戀愛故事開篇,令人心軟。一篇篇散文,慢慢切入法律系的學校生活、職場生活,我開始有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的既視感。好友曾問,「機智醫生生活」有什麼好看?我說看角色們很平易近人、幽默溫暖的那樣,「就好像自己的朋友一樣。」「那我看自己的朋友不也一樣?」我語塞!
直到近來「機智住院醫生生活」開播,社群河道一支支短影音讓我回憶起來⋯⋯不僅是對「職人」的好奇,而是一窺我認為是頂尖學霸在過的生活,曾在升學高中擦身而過、此後再不屬於同個階層的他們,在那樣的專業與光環之中,其實過得和平凡的我一樣跌跌撞撞、狼狽而可愛。在平凡人都得碰上的難堪的那一面,比如需要就醫、需要法官仲裁,拾回尊嚴的重要時刻,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職業者,他們會有我們所期待的人性光輝。看了非常安心。
讀完《你在暗中守護我》的心情,很像。
書裡作者大方分享了許多自己的成長背景:建中紅樓詩社的蹭飯咖(作者言)、台大法律的轉系生,而欣賞的老師、依靠的學長、踏實的好友、甚至是自己帶的學生,都是重要貴人。其中一段我澈底被打動,關於「生命力」:
黃榮堅老師都只有在期末考前和大家說一句:寫考卷要有生命力。
有生命力的意思不是要死背實務或學說見解,要勇敢寫自己的想法,勇敢把想法套用道題目的案件事實裡。可是兩次考試我都覺得自己寫得很差。好像很多東西沒寫到,也得出了一個好像不太合理的結論,想說完蛋了,期末考百分之百是不是要被當了。
不過最後拿到考卷時,助教在上面用紅字寫的都是「有生命力!」
寫考卷要有生命力!我想都沒想過!
另一個共鳴處在,他用了「音樂盒」比喻詩社現場。我也用了音樂盒這個比喻在我的書裡,寫啦啦隊社課裡某個組合動作。他寫「輪到自己這裡要發出聲音時,要做一具好的齒輪」,我就感動不已。想起自己比起solo曲,更喜歡跳大團;比起all star的獨秀,更熱愛著大組比賽。是這樣的。
其他想記得的地方:
- 原來翁法官的成名作是寫棒球(林榮三文學獎),如果我還在前出版社就要來辦他和棒球小說寫作者的對談。(行銷上身)
- 「輸了會哭,可是輸多了也就學會了什麼是風度。」
- 「笑和煩惱一樣多的我們、愛和害怕一樣多的我們」
- 查了一下社群,「第一本書三刷花了4年,第二本書三刷只花4個月」,好厲害!
- 倒數某篇寫到恐怖讀者,還有去諮商的事。
也會想起,自己在寫作之初曾有的疑惑:如果我活得安全、幸福、豐足,我還能寫作嗎?我是一個乖乖牌,想做的事大多都能成功,也擁有許多重要的人、重要的好朋友。但當他寫,他的朋友堅定的說:「你就把它們都寫出來吧。寫了我們一定會看。」
一定。
我就更加相信,這是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