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道四號
國道四號,又稱台中環線,簡稱國四。
全線位於臺中市,西起清水區,大略沿大甲溪左岸(南岸)往東而行,經豐原區後朝南轉彎,通過三座隧道後,至潭子區連接臺74線,全長共約26.8公里。
這是一條我每個月都要走上數回的路線,有時候是去大甲拜訪客戶,有時候是帶著家裡的狗狗們去通霄-飛牛牧場放風。而每次經過國四,我都會想著同一件事,那就是大甲溪畔,有沒有地方能瓜佛呢?
查找路線的最佳幫手就是Googel地圖!
直接開啟衛星圖形後,便可以開始規劃路線了。
我選擇的路線如下。

如果是開車前往的話,走國四下神岡交流道往清水方向,沿著堤南路一直開就會到達切往河道的入口了。
如果是從台中市騎車出發的話,直接從清泉崗機場旁的和睦路接舊庄路再轉大田產業道路便能抵達下圖的河畔便道入口處。(其實這路線以前騎公路車時也常經過)


入口,旁邊的草地也有便道可以進入
其實這段路線能騎的距離並不長,從入口處算起騎到盡道,來回僅3公里左右,而且沒啥起伏。
不過路況比東勢八寶圳引水道更加友善,全程可騎。
看路面的情況,應該也是常有工程車或是農用車輛在壓。
就算有些路段的石塊較大,但是對於瓜車來說應該也不會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這裡就是終點啦。

環顧四周,的確沒路啦。
由於本來就不預期這段路會太長,再加上是來到大甲溪畔,所以我是有帶釣具出門的。
選定釣點後,我便開始組裝釣組。

捲線器用的當然是自家的產品,而身上的衣服則是登山車衣。
但是穿來釣魚也沒有任何違和感。
誒~我今天本來就是來騎車的啊~釣魚只是順便啦。
由於沒有帶溯溪鞋,只有穿涼鞋,所以也沒有打算涉水太深。
我便沿著支流的小溪作釣。
其實釣魚沒有那麼容易中魚的,當你開始釣魚時,就有要能接受當天不一定會中魚的心理準備,也就是打龜乃日常。
反正龜久了,總會有中魚的時候。
重點在你是否從打龜的過程當中有學習、累績到經驗並且不斷的作出修正。
而每次的拋竿都代表著一次希望,如果沒有中魚,那就再拋一次囉~
反正立夏也快到了(2025年5月5號),多曬點太陽收吸陽氣也挺好。
支流裡的魚並不大,再加上我帶的路亞對牠們來說可能也許太大而不好就口。
我可以看到有魚在追,但就是不咬。
經過不斷的找點、拋竿、收線後,終於感到魚訊。
中的是台灣溪釣的熱門目標魚,何氏棘䰾,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捲仔。
也是所謂的台灣原生的外來種。
因為牠原本只產於曾文溪、高屏溪、卑南溪、秀姑鑾溪、太麻里溪及花蓮溪等流域。
然而近年來已被人為放流至原本不產的西部及北部溪流,包括濁水溪、烏溪、頭前溪、蘭陽溪、大甲溪、筏子溪等,對所入侵溪流的生態已造成影響。
捲仔喜歡棲息於水流稍急、河底為礫石之河段,性活潑,而善跳躍,以水生昆蟲、小魚、蝦、藻類和水生植物碎屑為食。



由於我算是在育兒區作釣啦,所以來的捲仔算是還在上幼稚園(對,我就老派,我阿公都說幼稚園,不說幼兒園)。
雖然說,這也算是收集到新郵票,但是我期待以後能與更成熟的個體相遇,只是屆時我的裝備可能還需要再升級。
小心的取鉤後,我便將牠放回了。
其實路亞玩家,大多都是Catch and release。
我們追求的是與自然的互動,並不是想要從自然中奪取什麼。
因為愛好自然,所以尊重萬物。
所以尊重萬物,所以相信世間有靈。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只有定數,有時候算計再多,事後來看,好像也無法跳脫這個所謂的宿命~
現今是屬於大變局的時候,我們個體能作的就是專注在自已可以掌控的事物上,過好每一天,盡力去作好每件事。
因為有很多事情也不是我們個體所能去改變的。
能作的就是讓自已靜下心來。
看著大甲溪水不斷的往出海口奔流,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