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滿回想從前,只有孩提時代比較辛苦,因為兄弟姊妹十來個,一餐要應付那麼多張嘴,父母做不來,小孩子都得幫忙。忠滿說,「當時才七歲,就要帶牛吃草、割草、種稻、施肥,做種種大人做的事。」不過後來到外面做學徒,三年四個月之後出師開店,一路來到晚年,不再因生計而吃苦受罪。
直到有一天,一位志工來找忠滿剃頭,順便約他做志工,那天可能忠滿福至心靈於是就答應了。忠滿從淨化環境入門,有空就去收紙箱,再載到環保站給老志工分類,太太偶爾跟著做,兩人有投入,但不算積極。女兒慢慢發覺父母的相處好像有一點改變,於是也跟著加入志工行列,加入不到一年就生病了,醫生說是心肺病菌,只剩下半年的時間。忠滿說,半年後女兒往生了,外孫才五六歲,告別式當天,一百多位志工接力到親家助念,念了七八個小時,讓所有親友感動到無法言喻。
女兒往生讓忠滿夫妻倆體會生死無常,棺木躺的是死人,不一定是老人,他們把世間財看淡,把心思挪到行善積德、廣結善緣。忠滿說,「我會幫每個一客人投十元到存錢桶,投滿再捐出去,客人好,我們也好,自利利他。」從前的忠滿對世間財很執著,經歷女兒的無常,才明白有福之人不會匱乏,如何有福,就是要造福。死守著自己一丁點福氣不是長久之計,福用久了總是會空,要不斷行善造福,才能永保功德庫不乾涸。
忠滿的兒子阿福,同樣感受到父母加入慈善團體之後的改變,加上受到姊姊往生的打擊,工作之餘,也利用假日做醫療志工,做得法喜充滿。阿福也終於明白父母行善之後的改變是因為放下大半輩子的貪婪和慾望,智慧湧現的緣故。老智者說,多做多得,少做多失,沒有人知道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每一個人都能拓寬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只要付出無所求,利益人群,回饋社會,生命的長寬高,就會在做福不求福、行善不問善的過程偷偷被上天加了幾寸。
#做福不求福
#行善不問善
#自修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