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多瓦(Padova)與威尼斯的距離,只有四十公里之遙,因而素有「小威尼斯」或是「陸地威尼斯」之稱。
趁著復活節假期,滿懷期待的心情,搭乘火車來到帕多瓦。走出車站之後,一路朝著市中心前進,沿路欣賞著很有歷史感的金融機構建築物,很是賞心悅目。

帕多瓦車站附近的金融機構建築物

帕多瓦車站附近的金融機構建築物
「由於正值復活節假期,今日門票早已售罄,而且接下來七天的門票也全都賣完。」
為何這麼熱門呢?不僅是外國觀光客,就連義大利人也是趨之若鶩。
話說在中世紀晚期,斯克羅威尼家族委託畫家喬托為家族的禮拜堂繪製壁畫。結果,喬托一口氣畫了三十八幅濕壁畫,以連環宗教故事,填滿了禮拜堂的中、左、右三面牆上,不論是色彩的運用或是畫風的展現,都是具有震撼性的美感,讓人品味再三,流連忘返。要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喬托是第一個運用正規程序創作濕壁畫的畫家,而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濕壁畫,正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濕壁畫(圖片取自維基百科,攝影: Zairon)
在此先科普一下,究竟何謂濕壁畫?濕壁畫的義大利語稱為fresco,有「新鮮」的意思。簡單來說,這種繪畫的技巧,就是趁著新塗上的灰泥未乾之前完成壁畫。由於這種畫法能讓顏料完全溶入牆壁,因此,能夠擁有豐富的色彩層次、不會反光,也不容易剝落或龜裂的特色,即使歷經數百年歲月風霜,也能夠常保如新。這種宛如奇蹟般的創作方式,絕對值得親眼目睹。
話說回來,既然無緣親眼見到喬托的濕壁畫,也只能作罷,就當作是下回再造訪帕多瓦的理由吧!此行大概就只能在禮拜堂外的廣場拍照留念。幸運的是,帕多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稱是「十四世紀濕壁畫群」,也就是說,除了斯克羅威尼禮拜堂之外,還有其他聖殿、教堂等建築物中,同樣也能欣賞到濕壁畫作品。
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Basilica Pontificia di Sant'Antonio di Padova),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宗座聖殿,在這裡,同樣可以欣賞到相當傑出的濕壁畫。例如阿爾迪傑里·達·澤維奧 (Aldigeri da Zevio)的作品「耶穌受難」,令人情不自禁駐足觀賞。偌大的聖殿裡,人潮湧動,人人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欣賞聖殿內部濕壁畫、雕塑、聖像等不同的細節,或仰望、或深蹲、或細觀、或遠眺。當然,更有許多天主教徒,在此虔誠靜心祝禱。

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

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內部

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內濕壁畫「耶穌受難」
在帕多瓦,我感受到了宗教與藝術之美的震撼,很有反差地,我也看到了人類解剖學的濫觴。
成立於十三世紀的帕多瓦大學,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之一,所在地的建築稱為博宮(Palazzo Bo)。在十六世紀時,帕多瓦大學興建了世界第一個永久的解剖劇場,透過漏斗形狀的劇場,讓一排排的學生便於透過觀看實際解剖過程,來進行學習。這在久遠之前的中世紀而言,無疑是個突破性作法,也是帕多瓦大學最感驕傲的創舉。

博宮

博宮內部
更重要的是,在義大利解剖學家和病理學家喬瓦尼·巴蒂什·莫爾加尼(Giovanni Battista Morgagni)的努力之下,終於將病理解剖發展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並且讓這門學問在全歐洲遍地開花。
在解說員引導下,親眼見識到了五百年前建造的解剖劇場,只是沒想到,我們不是在解剖劇場上方參觀,而是鑽進了只能容納四五個人的漏斗型劇場底部,也就是當年放置大體的位置下方。當我們朝上觀看時,頓時覺得劇場並不如想像中大,而是一座小型的劇場,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學生可以清楚看到解剖過程而加以學習。

解剖劇場外的模型

從解剖劇場底部拍攝的畫面
除了解剖劇場外,解說員也帶領我們參觀當年教授與學生研議學問的地方,歷屆校長的畫像一一出現在巨幅壁畫上,相當壯觀,中世紀風格的學習環境,讓人不禁聯想到哈利波特故事裡的霍格華茲大學。

帕多瓦大學內部

帕多瓦大學內部
走出帕多瓦大學所在的博宮,朝向右前方走去,就是擁有將近兩百年歷史的佩德羅基咖啡館(Caffè Pedrocchi)。在這裡,帕多瓦大學的師生們談論著文藝復興運動;文人墨客思索著生命的意義;更成為十九世紀義大利統一復興運動人士的聚集地。在這裡,喝咖啡不是只有咖啡香,同時還飄散著歷史的香氣。

佩德羅基咖啡館
帕多瓦還有許多看不完的教堂及博物館,光是一日遊,恐怕難以兼顧。於是決定四處走走。看到了擁有極大屋頂的理性宮、拍下了領主廣場的帕多瓦天文鐘、還有可愛威尼斯飛獅標誌。

理性宮

帕多瓦天文鐘樓

威尼斯飛獅標誌
最後,在離開之前,一定得去河榖草地廣場(Prato della Valle)一遊。這個地方的面積廣達九萬平方公尺,原本以為會看到的畫面是,一條長長蜿蜒的運河,河岸排列著一個又一個雕像,「溫柔地」包圍著一個廣大綠色島嶼,可以說是十足浪漫的氛圍。結果,令人無言的是,可能是因為復活節的關係,這裡正舉辦盛大的市集活動,沿河全是一個接著一個攤販,根本看不到盡頭,而且中間的綠色島嶼更是「人滿為患」。

河榖草地廣場
只能說,「天生麗質」難自棄,「斷簡殘篇」仍美麗。雖然抱怨著很難拍照取景,還是勉強拍下幾張差強人意的照片,就算是為帕多瓦一日遊留下最後的「倩影」吧!
◇◇◇義生活.陳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