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別重逢義大利.傳說中的「愛之都」 古羅馬城 維洛納(Verona)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微陰的天候下,剛踏上維洛納古城的第一眼印象,很像童話故事書裡的世界。

微陰的天候下,剛踏上維洛納古城的第一眼印象,很像童話故事書裡的世界。

第五站.維洛納--用傳說裡的愛情故事抓住觀光客目光

離開高貴又大器的米蘭,繼續向北,來到義大利北部威尼托區裡的古老城市--維洛納(Verona)。維洛納由於地理位置相當靠近舉世聞名、舉凡造訪北義大利的遊客幾乎人人必去的水都威尼斯,所以在北義行程安排上經常會被納入,儼然前進威尼斯的前哨站。

raw-image

昔日羅馬帝國殖民地,競技場是重要遺跡

維洛納在西元2000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世界遺產,在這座童話世界氣質濃厚的古城裡,有建造於公元30年、世界現存第三大圓形競技場的「維洛納圓形競技場」--它是羅馬式的圓形露天廣場,可以被視為此城往昔曾被羅馬帝國殖民的歷史見證與遺跡。石頭建造氣勢宏偉,當我們與這座老競技場初見的頃刻,老實說,視覺震撼感並不亞於後來到羅馬造訪的、比維洛納圓形競技場名聲更遠播的羅馬競技(鬥獸)場。維洛納競技場現在的功能主要用於歌劇表演,每逢夏天的歌劇演出旺季,這裡總是吸引不少歌劇迷購票入座沉浸在歌劇欣賞的美好。2026年冬季奧運,也已確定將在這座歷史悠久的競技場進行閉幕式。

raw-image


raw-image

到朱麗葉故居--中庭裡串門子求好運

來維洛納一定要參觀的,是「傳說中」的朱麗葉故居--莎翁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相傳女主角朱麗葉家就在這城市--劇中舉足輕重的關鍵場景“朱麗葉家的陽台”就在故居建築裡。但說也離奇,這部戲劇的最早版本據說發生在西恩納、根本不是維洛納... 但不知為啥、變成維洛納。


raw-image

出於可以藉此行銷城市增進旅遊效益,維洛納人於是在這個故居後院按照莎士比亞劇作的內容描述,蓋出一個陽台,讓慕名前來的遊客們有具體的地方跟目的朝聖。後院角落更放上一尊銅製的朱麗葉雕塑,傳說撫摸雕像右胸可以招來好運!因此後院始終排滿絡繹不絕的遊客,爭先恐後站在雕像旁邊打卡合影摸胸、形成一個另類奇景。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充滿傳說的景點,也讓維洛納被冠上“愛之都”的封號,不少熱戀情侶會在造訪朱麗葉故居時、對著特設的一面塗鴉牆塗寫上祈禱彼此情感長長久久的各種期待,或在河畔橋上繫綁象徵鎖住愛情、穩固兩人關係的鎖頭...

看起來浪漫,但... 老實說(以下純屬個人意見)~

這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結局,不是悲劇收場嗎?他們兩人的相遇相戀本身就是所謂「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想愛卻愛不得」的遺憾... 因此,在這裡祈願愛情天長地久或是招好運,是不是有點矛盾呀?!Anyway... 我在這裡有一場還算閒適的老城漫遊,除了爭相排隊摸胸的時候感覺有一點滑稽又浮躁,其餘時光及風景大抵都是挺美好的。


raw-image

午餐時光: 地方老餐廳的威尼斯道地風味.招牌甜點好吃又吸睛

特別一提,在抵達維洛納時的第一個「行程」,其實是先前往一家當地老餐廳享用午餐: Osteria da Ugo

raw-image

這家餐廳提供典型的威尼斯傳統料理。我對主餐燉小牛膝佐玉米糊印象深刻(左圖),因為前幾餐搭配主菜肉食在盤子上出現的配角、幾乎都是馬鈴薯(有時候會加入炒四季豆)、馬鈴薯多半是烤的油亮亮的、偶爾也會以馬鈴薯泥的姿態登場;這一餐,搭的是此行用餐首見也少見的玉米糊~

團員說這玉米糊乍看很像給小寶寶吃的副食品(笑),我也覺得頗像。燉小牛膝及玉米糊被淋上嘗得出長時間大鍋熬煮出味的番茄蔬菜系醬汁,味道濃郁但不過鹹,若拿起餐桌上必備的麵包沾著盤面上殘餘的醬汁入口,細嚼起來也很對味(剛好順手把盤子抹乾淨~)。

印象也很深的,是飯後甜點--既然是以朱麗葉故居為城市觀光重點,餐廳也順應這個重點、推出「冠名」的「朱麗葉之吻」--這盤甜點一上桌,大家就被五彩繽紛的顏色吸引--不同顏色分屬不同口味: 綠色是開心果口味--在義大利,開心果入菜,簡直到達無孔不入的程度! 義式冰淇淋、巧克力、餅乾、蛋糕... 你想的到能吃進嘴裡的料理,都能輕而易舉找到開心果口味來吃! 這裡,也不例外,開心果在甜點裡成為要角之一。紅色的是莓果口味--紅莓果也是歐式甜點(特別是果醬、優格、果汁類)常出現的熟面孔。白色的是杏仁口味、黃色的吻則是用微酸的黃檸檬來表現。不嗜甜的我選了視覺亮眼清新的微酸黃檸檬來吃,我邊吃邊猜想,之所以把朱麗葉之吻做成這樣五顏六色、有酸又有甜、也有堅果微甜中反帶輕微苦澀的特殊口感,應該是想要借用這道甜點提醒世人,愛情的滋味,尤其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備受考驗且悲劇收場的苦戀,就是這樣百轉千迴又無比複雜吧~~~

raw-image



從百草廣場到海岸拱門: 從鯨魚肋骨底下走過,招好運? 得神力?

參觀完朱麗葉故居,在維洛納老城區大小巷弄散步。發現一道拱門高掛一根... 鯨魚骨頭! 這到底是有甚麼用意呢?

參觀完朱麗葉故居,在維洛納老城區大小巷弄散步。發現一道拱門高掛一根... 鯨魚骨頭! 這到底是有甚麼用意呢?

raw-image


朱麗葉故居遊畢、摸銅像右胸求好運拍照打卡的定番觀光「任務」達成後,一行人便跟隨領隊衝出把故居庭院塞得滿滿的人群與人龍,朝向百草廣場(Piazza delle Erbe)前進--這又是一段摩肩擦踵的步行,因為這一天是復活節三連休的最後一天,天氣也不錯,不冷不熱微微出太陽很適合散步逛大街,於是海外觀光客加上本國/本地把握假期尾聲出遊的人似乎擠在一塊兒,午後吃飽喝足的大家有志一同全往廣場移駕(笑)... 穿梭其間少了一份悠閒,也會擔心人潮擁擠中會不會被義大利長期出名的產物之一「扒手」摸掉身上的財物...

百草廣場有市政廳、法院、人民銀行等古老而重要的建築環立,也有不少壁面上殘存珍貴裝飾壁畫或雕刻的老宅邸健在,這些雖不完整但仍看得出匠心獨具的建築表面裝飾、見證昔日此地有錢人家的富裕及品味。因假期人多、攤販兜售的東西也沒啥特色,所以走在廣場裡的當下、沒能在我心中刻劃下太多印象。倒是離開鬧騰的廣場、準備穿過拱門通往另一個廣場時,拱門底下吊掛的「骨頭」讓我記憶深刻到現在--這道拱門,名為「海底拱門」,門底懸著一根巨大的鯨魚肋骨,彎鉤的長像類似運動品牌NIKE的商標。傳說,海權時代,鯨魚骨頭有保佑人平安幸運的功能;但另有傳說指稱: 這根骨頭是十字軍聖物、有保護這座城市的神力... 又有一說,從這根肋骨底下走過而不被其掉下來砸頭,就表示此人秉性正直。以上起碼三種說法,你比較信哪一個呢? 總之,我們安然穿過這根獵奇的鯨魚肋骨底下,沒事。至少可以驗證: 維洛納這座城市,真的是處處有故事、隨地是傳說啊~

raw-image

離開百草廣場、穿過鯨魚骨頭後,走到稍微安靜一點的領主廣場(Piazza dei Signori)--這座廣場也叫做「但丁廣場」(Piazza Dante)--顧名思義,是因為廣場上、佇立著但丁的立像。但丁,中世紀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被西方世界認定為最偉大的文學作家之一、更被視為現代義大利語之父。留下如此好名聲的他,在世時的多數生命時光卻是被失意落魄所困。他被佛羅倫斯政府流放後、傷心地來到了維諾納,在此受到當時城主史卡拉家族(della Scala)尊重、給予他貴族級的禮遇。但丁得以在此終老、並將他的思想與文學理念發揚傳承、影響了這座城市與後世。

橋畔愜意午後散步: 斯卡利傑羅橋(Ponte di Castelvecchio)的好風光

開工時間1354 年、相當古老的橋--斯卡利傑羅橋,又名老城堡橋,現在此橋絕大部分都是二戰後重建而成。

開工時間1354 年、相當古老的橋--斯卡利傑羅橋,又名老城堡橋,現在此橋絕大部分都是二戰後重建而成。

raw-image


行程尾聲,我們沐浴在舒適的陽光下,散步到一座橫跨阿迪傑河(Adige,發源於義大利、奧地利、瑞士邊境的河流,也是義大利境內的第二長河)的優美古橋--斯卡利傑羅橋(Ponte di Castelvecchio)。這座橋的命運說來有點坎坷--它建於14世紀,但曾兩度被戰火波及: 第一次在18世紀末、法國軍隊毀了左岸塔樓;第二次則是1945年二戰時期,德國軍隊摧毀了整座橋! 於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它,是戰後1949年至1951年,歷時兩年多的重建後、保留至今的樣貌。全長120公尺的橋,有三個跨度不同的橋拱;在重建當時,其中一個橋拱跨度達48.7公尺之大、創下彼時世界上最大跨度橋拱的紀錄。

raw-image

過了這座橋,我們就乘遊覽車結束維洛納半日行。回到飯店、大夥開始打包隨身過夜用的小行李,為了隔天前進威尼斯,開始認真期待、養精蓄銳、做足準備~

(未完.待續)

97會員
140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