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氣象說冷空氣來襲前,我開車載著爸媽到三芝走走。
這不只是一次短途旅行,更是一場值得記憶的親情對話。
我們的第一站,是龍嚴真龍殿。
(2025.3.3 三芝真龍嚴)
這裡清幽靜謐,視野遼闊,是我心中兩老未來安歸之所。
我想,總該有個地方,讓人思念時可以前來低語,讓愛不只留在回憶裡,也停駐在山海之間。
媽媽站在塔前,望著遠山近海,讚嘆:「這裡真美,百年以後能住這邊真的是福氣。」
爸爸則低眉合掌,口中念佛,聲音安穩沉靜,如同時間的脈搏,徐徐流轉。
我靜靜站在他們身側,心中升起一個念頭: 人生的重,不在放不下的遺憾,而在能不能珍惜眼前的陪伴; 幸福的深,不在絢爛的片刻,而在靜好的長久。

離開真龍殿,我們來到富基漁港。
一家三口,坐在港邊的餐桌前,點了涼拌海帶、清蒸鮮魚、炒蛤仔、鮮魚湯與炒青菜。 媽媽一邊吃,一邊笑說:「年輕時哪捨得吃這麼好!」 說著,還把最肥美的一塊魚肉夾到我碗裡。
我也沒閒著,忙著替他們添滿熱騰騰的魚湯,湯氣在海風中升騰,彷彿一縷縷看不見的心意。
那一桌的海味,不只是海鮮的鮮,不只是料理的暖,
更是母親的餽贈、父親的沉默、我微笑的回應——
一道道菜,是一家人默契的對話,是平凡日子裡,最深的款待。

(來來海鮮二樓,今年83歲的父親與78歲的母親牽手半甲子,感情非常好)
飯後,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我們漫步前往富貴角燈塔。
媽媽腳步輕盈,像風一樣飄遠,海邊長大的她,總對這片大海情有獨鍾;
爸爸則步履穩緩,每一步都帶著歲月的重量;
我走在中間,一邊追著媽媽替她拍照,一邊回頭照顧爸爸的步伐。
夾在過往與未來之間,我感受到當下的意義——
我們都曾是孩子,被引領著前行; 我們也正成為大人,學會以穩定與溫柔去扶持他人。

遠方海天一線,浪聲如詩,我忽然明白——
歲月帶走了青春的光澤,卻教會了我們愛的溫度; 它讓我們告別輕狂,學會守候; 它讓我們放慢腳步,只為陪著重要的人,走得更遠。
走到海邊一棵林投樹下,媽媽忽然想起童年往事,輕聲哼起一首台語老歌:
「林頭結子像鳳梨,做人媳婦可憐殆,父母久久看一次,似像山伯望英台。」
她說,從前村裡有個遠嫁的媳婦,婆家不善,她常一邊幹活一邊流淚。
有時孩子們無心唱起這首歌,她總會當場大哭。
媽媽講著,眼神望向海面,我看著她的側臉,突然想起一句話:
真正的成長,不是懂得更多道理,而是更能理解沉默裡的故事。
這趟三芝之行,我們賞過海景、聽過海風、嚐過海鮮。
但最打動我的,並不是眼前的風景,而是那份彼此陪伴、不言而喻的深情。
原來,人生最美的風景,不在名勝、不在遠方, 而是父母健在時,我們還能一同行走、共桌而食的這些時光。
哪怕風景會淡,記憶會模糊,
只要我們用心感受,這份溫柔的陪伴,就會長存在生命的深處, 成為一生最明亮的記憶,最柔軟的牽繫。
2025.3.3 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