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 : 華納兄弟台灣FB粉絲團
何謂「罪人」?
電影中其實沒特別說明。但我揣測「罪人」一詞可能含有多種意涵:
- 電影中不時出現《 聖經》中的教義,或許與「原罪論」信仰相關。
- 背景設定於美國1930年代,處於種族隔離盛行時期,當時白人視黑人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類似於罪人般之存在
- 史莫克&史塔克這對史家兄弟,具有黑幫背景,返回家鄉拿出大筆金錢、開設音樂酒吧(同時被當地黑幫組之3K黨盯上,亦被吸血鬼視為屠宰場);史家兄弟的表弟山米有異於常人的音樂天賦,吸引吸血鬼前來。對當地居民而言,史家兄弟的出現,何嘗不是一場災難與罪人!
黑人與種族隔離
電影設定於1930年代的美國南方黑人小鎮密西西比三角洲,並隱晦提及「種族隔離政策」所帶來的規定及影響。提及美國黑人,這段黑暗歷史總是不得不被說起。
「種族隔離政策」又稱,泛指1876~1965年間美國南方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特別是非洲裔美國人)實行種族隔離的法律,從交通、社區、教育等各面向規範需與白人有所隔離,甚至不允許黑人與白人互相戀愛及通婚。實際上黑人長期處於差別待遇下,普遍貧窮、犯罪率高、社經地位弱勢的群體。
「棉花」是當時美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所賺取的金錢與權力大多集中在白人身分的種植園主,黑人佃農則處於困苦的生活,即使努力工作也換取不到金錢,只能收到種植園地主發放的當地代幣「種植園消費券」去支付日常所需,同時束縛黑人的活動範圍。電影中,音樂酒吧顧客用「種植園消費券」支付,讓史莫克擔憂無法持續經營,因消費券在當地以外地區等同於廢紙,根本無法賺錢,就是說明此一現象。
「3K黨」是指美國歷史上存在過奉行白人至上主義運動的民間團體代表,亦是種族隔離時代觀念下的組織產物。而本片最後大反派組織就是3K黨。
電影用柔和舒緩得態度來訴說這段黑人血淚歷史 !
吸血鬼與同化
美國南方除了密西西比河、棉花田、黑人歷史外,另有奇幻元素-「吸血鬼」,例如莎蓮.哈里斯《南方吸血鬼》系列小說,風靡一時。
電影中其中的反派之一即是「吸血鬼」。吸血鬼首領(傑克.歐康納飾演)出現在鎮上,被咬的人被轉化成吸血鬼外,仍秉持原有的行為和記憶。但亦受多方面的限制:受邀後才能進門、怕大蒜、可被木樁及太陽殺死。
本片的吸血鬼,隱喻著白人的種族及文化同化。
首先,吸血鬼首領即是白人;
其二,闡述加入吸血鬼家族,就能成為一家人,不再被社會規範所囿限,不必再忍受白人社會的歧視;
其三,說出人心比惡靈更恐怖未知。原來最初被轉化的白人吸血鬼夫妻,是被3K黨指派執行殺人任務的殺手,究其緣故只因史家兄弟是黑人,不該、也沒有資格擁有大筆的財富來創業。
藍調與自由
電影用藍調音樂作為貫穿本片的核心,並以藍調之王羅伯.強森的傳奇故事作為基調,並將藍調視作一種力量,可通古今,甚至會吸引到「特別」的訪客來拜訪。
「藍調」,起源於美國南方,沒有固定的曲風及規律,個人化及自由是其特性。當時黑人的生活與身心被壓迫剝削,極需尋找解脫、撫慰的出口,此一出口就是藍調。或許無法改善現實的艱辛,卻能達到自由心靈的寄託。
電影片段中,於Juke Joint音樂酒吧中,是黑人佃農在工作之餘的放鬆娛樂場所。在這片舞池中,以藍調音樂穿梭古今,結合街舞、芭蕾、嘻哈舞、爵士舞、非洲傳統舞蹈及中國京劇接連登場,間接顯示出藍調的魔力與自由性。
結語
另外,本片也融合非洲巫毒(或者說非洲傳統巫術文化)、華人等多元文化元素,讓整部電影呈現多樣面貌,不能以單純原創商業電影一語總結。
《 罪人》結合多重元素,有魔幻、動作、音樂及對黑人社會文化的回顧探討,是2025年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電影作品之一 !
電影小資訊
電影名稱:《 罪人 Sinners》
上映日期(台灣):2025.04.17
導演:萊恩.庫格勒
主演:
麥可B喬丹 (飾演史家兄弟,一人分飾兩角)
海莉.史坦菲德(飾演 瑪麗)
邁爾.斯卡頓(飾演表弟 山米)
傑克.歐康納
烏米.馬薩庫(飾演史莫克前妻 安妮)
戴洛.依林多(飾演三角洲 瘦子)
出品國:美國
發行商:華納兄弟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