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ifilm/傳影互動
何謂天主教「秘密會議 」?
首先,秘密會議其來有自,來自真實的時空背景。
定義
當宗座出缺時,天主教遴選出新教宗的選舉制度,由樞機團成員出席會議,參與投票,並以守密的方式進行,故稱作「秘密會議 」。
憑據
現行教宗選舉制度,是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令的〈主的普世羊群 〉而確立,後由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作出修正,沿用迄今。
選舉過程規定
〈主的普世羊群 〉確保「秘密會議 」是唯一選出教宗的過程。包含運用「審查 」制度(秘密投票進行選舉,已成為當今選出教宗的唯一公認模式),規定2/3高票當選制度,且每次投票後,票券需焚燒。
焚燒票券,也是聚集於聖伯多祿廣場的群眾公布選舉結果:黑煙代表未選出;白煙代表已選出。
本部電影則是以秘密會議作為背景而衍生的故事。
封閉性與神聖性交織出的權力鬥爭
因〈主的普世羊群 〉限制訂立之故,教宗選舉會議具有封閉性、排他性、權威性等多重特性,自然而然形成派系鬥爭以及為各自理念施展而出的類政治性手段。這或許是人性的天生本能之一,尤其是在陽剛性團體中尤為顯著。
電影中大量用代表樞機主教身份的紅色及代表教堂的白色,除了突顯視覺上的強烈對比外,更顯示出宗教的神聖性與純粹性。

圖片來源:ifilm/傳影互動
場地背景的晦暗、角色服裝的亮眼,無形中塑造出對比反差畫面,亦投射出在神職人員身份下,隱藏不住的野心慾望。

圖片來源 : ifilm/傳影互動
或許是因身為人,即使是神職人員,在此權力濃厚氛圍的會議中,不免透露出對權力的渴望;然而也因身為人,擁有獨特理性思維及對信仰的虔誠,實現相當程度上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理念,不時地搖擺懷疑,一次次的確立信仰與目標理念。
一束光的指引
電影中設計由恐攻爆炸造成的一束光,私心認為是本片最精采的轉折點。

圖片來源:ifilm/傳影互動
主角勞倫斯樞機主教長陸續揭發2位熱門候選人的黑料、不正當手段後,隨之成為最有機會的教宗候選人,艱難掙扎,最終忠實面對內心對權力的渴望。
然而此道光,宛如神對他的譴責控訴,斥責其對信仰的不純粹。暗示從權力遊戲中掙脫,同時亦代表擊破會議的封閉空間。
而後藉由貝尼特斯樞機主教的一段發言,道破教會的職責,不是為意識形態戰鬥,也不是為派系、仇恨所屈服,必須修心以對抗內心的黑暗。
教會不是傳統,教會不是過去,而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間接傳達出教會的職責,不是拘泥傳統,或聚焦於昔日榮光,而是要放眼未來,傳播神的普世大愛精神。
之後權力關係從分裂走向合一,他們的團結點在於信仰力,並願意為之努力,當然也選出了新教宗。
女性的地位
儘管我們修女應該如同隱形,但主仍賜予我們眼睛與耳朵
本片中無處不充斥著男性的權威性,展現對權力的強勢掌控。事實上,教會內擔任要職依然以男性為主,女性仍是以基層工作居多。
而本片特別安排修女的出鏡與發聲,顯示女性(修女)隱形卻存在的事實性。

圖片來源:ifilm/傳影互動
結語
電影嘗試探討天主教的內部問題,並試圖找出可努力改進的面向,以打破教會僵化的藩籬,找回信仰的初衷。面對變化多端的世界,以期教會做出改變與前進。
畢竟,「以不變應萬變 」已不符現代社會潮流,是時候走出變化的一步。
電影中每位樞機主教候選人,角色與性格刻劃極為立體,互相的激盪交鋒也十分精彩。不過因為是劇情片,對尋求視覺刺激的人來說,可能略為陰鬱。
從配色、剪裁到演出,是一部質感極佳的電影。它不僅是單純的宗教電影,更剖析教會內部問題,並銜接普世問題,直問天主教如何平衡男女間的權力分配、如何應對間性人等課題。
金句分享
- 我們永遠無法找到,一個毫無汙點的候選人
- 儘管我們修女應該如同隱形,但主仍賜予我們眼睛與耳朵
- 這就是戰爭,而你必須選邊站
- 有一種罪,比起其他罪,更讓我害怕,就是「確定性」
- 如果這世上什麼事都是確定的,而沒有任何懷疑,就沒有神秘,因此,也沒有信仰的必要
第5個金句寫得好美,直接直疑信仰的確定性,一語道破信仰的本質
電影小資訊
改編自羅伯特哈里斯2016年的同名暢銷小說《秘密會議》
引進4K畫質素材
電影名稱:秘密會議 Conclave
上映日期(台灣):2025.03
導演: 愛德華柏格
主演: 雷夫范恩斯、史丹利圖奇、約翰李斯高、伊莎貝拉羅塞里尼
出品國:英國
發行商:傳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