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 Weekly I/O #4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美國民眾對自駕車的看法與疑慮:

raw-image

根據《Forbes Advisor》委託 OnePoll 進行的調查,美國民眾對自駕車的態度顯得相當保留。這項涵蓋 2,000 名各世代美國人的線上調查顯示,高達 93% 的人對自駕車技術抱有某種程度的擔憂,僅有 7% 的人完全無憂。安全問題成為最大的絆腳石,36% 的受訪者質疑自駕車能否真正保護駕駛者和行人。事實上,46% 的人對這項技術感到「非常不信任」或「有些不信任」,而完全信賴的僅有 12%。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尤其受到質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調查揭露近千起與其自動駕駛模式相關的事故,導致 62% 的受訪者對這家公司的技術信心下滑。數據也顯示,自駕車每百萬英里的事故率高達 9.1 次,遠超傳統車輛的 4.2 次,特別是 2022 年 NHTSA 報告指出,69.64% 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事故與特斯拉有關。這些數字無疑加深了公眾的疑慮,讓人不禁懷疑這項技術是否真如支持者所說,能透過消除人為錯誤來提升安全性。

消費者對自駕車的情緒也偏向負面。45% 的人感到懷疑或擔憂,僅 16% 對此感到興奮,8% 持樂觀態度。更不用說,51% 的人認為未來五年內「非常不可能」或「有些不可能」擁有或使用自駕車。更糟的是,多數人不願為這項技術支付額外費用,這對市場成長無疑是一大挑戰。儘管如此,仍有少數人看到自駕車的潛力,例如 20% 的受訪者認為它能幫助老年人和殞地者更方便地行動,13% 則看好它在運輸物流上的效率提升。

raw-image

然而,負面新聞如特斯拉的召回事件和 Uber 曾發生的致命事故,讓公眾對自駕車的信任雪上加霜。加之缺乏統一的聯邦法規和明確的安全標準,消費者對所有自駕車品牌的安全性都抱持懷疑。事故責任的歸屬問題同樣棘手,究竟該由製造商、軟體供應商還是駕駛者承擔?這一切仍待新的法律框架來釐清。

美國民眾對自駕車的接受度依然低迷,安全疑慮、技術瓶頸和高事故率讓這項技術難以在短期內成為主流。雖然自駕車有潛力改變交通和行動方式,但企業必須透過技術突破、透明溝通和政策支持,才能逐步扭轉公眾的負面認知,否則這條路恐怕仍是荊棘滿布。


蘋果手機是如何製造出來的?隨著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升溫,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影片首先回顧了川普首次執政期間,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時,蘋果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和採取的應對措施。當時,蘋果一方面積極遊說白宮,另一方面開始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出中國。蘋果執行長庫克甚至親自與川普溝通,強調蘋果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和在美國本土的投資,成功地將部分蘋果產品從關稅清單中移除。

raw-image

然而,全球局勢瞬息萬變,2025年可能出現新一輪的關稅戰,美國或將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這讓蘋果再次面臨嚴峻考驗。儘管川普政府一度宣布豁免手機、電腦和晶片等產品的關稅,但這並不代表蘋果可以高枕無憂。為了應對潛在的風險,蘋果正在積極調整供應鏈佈局,包括將部分 iPhone 生產線轉移到巴西和印度,並持續擴大在美國本土的投資。

過去,蘋果公司高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但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增加,蘋果開始推動供應鏈多元化。目前,蘋果的供應商遍佈全球,包括台灣的台積電、韓國的螢幕供應商、日本的鏡頭供應商等等。中國仍然是蘋果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但印度和越南等國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蘋果希望透過「3+3」策略,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各擁有三家供應商,以降低供應鏈風險。

不過,將生產線轉移出中國並非易事。印度和越南等國在生產效率、品質控制和基礎設施等方面仍存在挑戰。例如,印度工廠的 iPhone 良率遠低於中國工廠,且勞工效率也相對較低。儘管如此,蘋果仍在積極投資印度和越南,希望能夠逐步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影片最後指出,這場關稅戰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更牽涉到地緣政治、資本和勞工的複雜博弈。對於消費者而言,可能面臨產品價格上漲、選擇減少或等待時間延長等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解浩靈的思考和紀錄本
9會員
123內容數
協助解決中小型製造企業數位轉型問題,傳產公司的痛點是缺乏 IT專業人才,我們提供便捷的智慧物聯網系統“EDC高效資料收集與分散式控制系統”。協助貴公司非專業人員短期培訓,即可自主完成物聯網部署,快速實現資料採集、資料可視、資料存儲和資料分析,助力傳統製造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 業務營銷|專案管理|工廠營運|跨業合作
2025/05/04
薩克斯教授批評美國數十年發動戰爭,將中國妖魔化,並呼籲歐洲獨立自主。 探討科技創新,以人工智慧為例,說明克服"無馬馬車"思維的重要性。 Nvidia執行長對美中AI競爭的看法。 芬蘭新創公司IXI開發自動對焦眼鏡的進展。
Thumbnail
2025/05/04
薩克斯教授批評美國數十年發動戰爭,將中國妖魔化,並呼籲歐洲獨立自主。 探討科技創新,以人工智慧為例,說明克服"無馬馬車"思維的重要性。 Nvidia執行長對美中AI競爭的看法。 芬蘭新創公司IXI開發自動對焦眼鏡的進展。
Thumbnail
2025/04/27
Sam Altman在TED 2025的演講內容 天文學家發現了正在快速瓦解並產生彗星尾巴的行星 高效資料收集與分散式控制(EDC)技術及其應用 以及40年前一本書對未來的預測,並比較其預測與當今科技發展的吻合程度。
Thumbnail
2025/04/27
Sam Altman在TED 2025的演講內容 天文學家發現了正在快速瓦解並產生彗星尾巴的行星 高效資料收集與分散式控制(EDC)技術及其應用 以及40年前一本書對未來的預測,並比較其預測與當今科技發展的吻合程度。
Thumbnail
2025/04/20
Y Combinator:為什麼垂直 AI 代理的規模可能比 SaaS 大10倍 思維邏輯自我訓練方案 中國沒有不痛,但選擇了不跪 《黑鏡》的陰影:當悲觀論述獨舞,我們該如何擁抱科技的未來?
Thumbnail
2025/04/20
Y Combinator:為什麼垂直 AI 代理的規模可能比 SaaS 大10倍 思維邏輯自我訓練方案 中國沒有不痛,但選擇了不跪 《黑鏡》的陰影:當悲觀論述獨舞,我們該如何擁抱科技的未來?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