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連結如下
以下是事件快速翻譯~
川普於週日在Truth Social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多年來,世界一直疑惑為什麼美國的處方藥和藥品價格遠高於其他任何國家,有時甚至 比同一藥物、同一家公司在相同實驗室或工廠生產的藥物貴五到十倍?」川普寫道。「這 一直很難解釋,也很尷尬,因為事實上,沒有一個正確或合理的答案。」 「製藥公司多年來一直說,這是由於研發成本,而所有這些成本都毫無理由地由美國的『 冤大頭』獨自承擔。競選捐款可以創造奇蹟,但對我來說不行,對共和黨也不行,」總統 繼續說道。 「我們將做正確的事,這是民主黨多年來一直爭取的事情,」川普補充說。「因此,我很 高興地宣布,明天上午9點,在白宮,我將簽署我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行政命令之一。 處方藥和藥品價格將幾乎立即降低30%至80%。」 川普指出,全球藥品成本將會上升,但他補充說,這將是多年來首次「為美國帶來公平! 」 「我將實施一項『最惠國政策』,美國將支付與世界上價格最低的國家相同的價格,」川 普說。「我們的國家終於將受到公平對待,我們公民的醫療費用將以從未想過的幅度降低 。此外,除此之外,美國還將節省數萬億美元。」
同時HIMS夜盤大漲5%
不過不確定這個消息跟HIMS有沒有關係
(同時有另外一個消息是美中關稅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結論就是除了芬太尼以外都是10%)
但是就手邊先跟GPT好好聊了一下這個話題,還算蠻有趣的。
由於我本身並不在美國生活,所以大部分資料都是從我自己詢問GPT而來。過程中會加入一些我個人的看法與見解,雖然可能資料不完全正確,但我認為觀念差不多就足夠了。
Medicare的四大區分
美國的Medicare主要分為A、B、C、D四大類。大致來說,可以將它們分為兩大類:
- 類似台灣的全民健保
- 由私人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但政府會根據不同狀況給予補助
藥品定價與政府補助
當藥品公司研發出新藥時,基本上可以擁有100%的訂價權。如果藥品屬於Medicare的A/B類(政府補助類),那麼藥品公司訂的價格將完全由政府支付,無論價格多高。
這點其實蠻神奇的,讓人不禁想起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制度。相比之下,台灣的制度可謂有名的糟糕,甚至導致一些原廠藥決定退出台灣市場。個人認為最合理的做法是德國的制度:在藥品上市的第一年,藥品的價格完全由原廠定價,這樣能夠給予研發者豐厚的回報;但一年後,政府會開始進行議價。其他國家如日本、英國等,也多參考國際藥價,並每隔幾年進行價格大幅調整。
市場機制與PBM
美國的另一類Medicare保險(C/D類)會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所謂的市場機制,聽起來像是自由市場的規範,但事實上大部分的美國人對此可能會感到極度不滿。這部分的運作依賴於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r,藥品福利管理公司)的存在,PBM在美國醫療系統中是一個非常灰色且充滿爭議的角色,很多人形容它們是「隱形醫療金融大鱷」。
PBM 本身並不完全中立,有點像是大型保險財團的代表,甚至進一步控制了藥局等業務。藥廠的目標是賣出高價藥物並推動大量使用,而PBM則希望保險計劃繼續運作,且能支持更多種類的藥品,同時協商藥品價格以壓低成本。
以下這句話是GPT的原文,我覺得非常貼切:
“PBM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中立方,而是美國醫療系統中最強大的‘看不見的手’,專門在保險與藥廠之間‘吃水錢’,但卻標榜自己幫病人省錢。”
跨過PBM的聲音
在美國內部,很多人希望能夠突破PBM這一層,主要的原因在於PBM與藥廠之間的回扣交易並未公開,保險受益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付的價格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川普的藥品價格政策,看似一方面是在買票,另一方面則是藉由限制藥價來減少政府開支,也就是針對政府補助的部分。
我曾閱讀過一篇FB文章,認為這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分配問題。也就是說,這些錢應該給誰賺?從民眾的情緒面來看,無疑大家會覺得這樣的政策有利,但長期來看,是否會像台灣或其他國家一樣,導致藥廠不願意再進入市場?我們仍然需要某種機制來獎勳那些願意承擔風險並成功的企業。
資源分配與市場機制
看事情越來越多,我發現結論往往都會回到資源分配的問題,以及市場機制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獎勳。這是一個在各行各業中普遍存在的議題。
HIMS的角色與川普政策的影響
對HIMS這類平台的想法,HIMS本身類似於一個自帶通路的平台。理論上,川普的政策可能會讓藥品價格降低,進而讓HIMS這樣的通路平台能夠提供更便宜的藥物,吸引更多用戶。但值得注意的是,HIMS起家主要是處理一些低風險藥物,如脫髮藥物和性功能障礙藥物,這些藥雖然是管制藥,但基本上不會對人體造成重大風險,也不屬於那種“救命神藥”。
川普政策所針對的,應該是像癌症藥物這類高價藥品,這些藥品的價格才真正昂貴,且PBM在這些藥品的價格談判中有更多操作空間。因此,我認為川普政策對HIMS的影響應該是偏中性。
HIMS股價看法
自從關稅戰開打以來,HIMS的股價從40美元上下一路下跌,最慘時曾跌至大約25美元。如今,股價在盤前已經回升至55美元。
其中,最大的亮點是NOVO的一個新聞,讓股價在一天內上漲了約30%。 我原本持有200股HIMS和1張LEAP CALL,在股價漲幅達到30%那天,我選擇賣出了一張執行價為45美元的CALL期權。看來,這次操作我可能賣得有點“飛”了。
策略展望與指引
2025財年的指引如下:
- 營收目標:23億至24億美元(預期營收23.2億美元)
- 調整後EBITDA:2.95億至3.35億美元(預期2.97億美元)
至於2030年的長期目標:
- 營收:至少65億美元
- EBITDA:至少13億美元
公司已開始建構規模經濟並整合平台優勢,這為未來成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估值模型分析
由於我對股價估值還在學習階段,暫時以Yahoo Finance的預估股價40美元作為參考。
如果到2030年營收達到65億美元,假設估值倍數為3倍,那麼HIMS股價有可能會達到120美元。 至於是否能夠逢高調節再低接,這部分我還在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