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的海濱路上,有一位被譽為「腳跨陰陽兩界」的修行者——修平法師。他創建了「修平靈堂」,一處安奉無主孤魂的靈堂,展現了對生命的深切關懷與對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3台灣寺廟+3TVBS
🌊 海邊的守靈者
自民國81年起,修平法師開始在花蓮溪出海口附近修行,經常發現海浪沖刷出的無主遺骸暴露在海灘。他不忍這些無名屍骨無人安葬,於是開始安奉無主孤墳,讓亡者得到奉祀。這些無名屍骨可能是在日據時代戰爭中死亡的無名屍骨,也有可能是在航海中不慎失足落水的漁夫,或是一個失意的戀人迷失在驚恐的浪濤中。TVBS自由時報電子報
🕊️ 宗教包容的象徵
修平靈堂外供奉的地藏王菩薩像,手中握著的不是傳統的錫杖,而是一把木製的十字架。這一設計象徵著對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與包容,讓各種信仰的亡者都能在此得到安息。修平法師曾表示:「因為佛教裡面也有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的固執都不是正確的。」TVBS🏛️ 修平靈堂的使命
修平靈堂位於花蓮縣吉安鄉仁和村海濱路135號,由法明禪寺管理,主祀觀世音菩薩。靈堂內安奉了上萬具無主孤墳,骨灰壇外全都寫上「修平」二字,表示對不知名亡者的尊重。修平法師的這一行動,不僅安撫了無主孤魂,也讓生者感受到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寺廟+4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4TVBS
🌟 一位不平凡的修行者
修平法師出生於桃園的一個平凡家庭,五歲時自發性地開始吃素,少年時期便研讀老子與佛學。青年時期,他學習雕塑及陶藝,後來與兄弟們在桃園創立陶藝工廠。在事業穩定後,他將工廠交給兄弟們,自己前往花蓮修行,致力於安奉無主孤魂。他的行為展現了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與慈悲心懷。自由時報電子報+1
修平法師的故事,是對生命尊嚴的禮讚,也是對宗教包容的實踐。他用行動詮釋了慈悲與智慧的真諦,讓人們在面對生死時,能夠懷抱敬畏與平靜。
花蓮十個最值得認識的人一定包括這位。
花蓮有一個師父法號修平,這位師父常年清理無人清理的墳墓、收納無主的骨骸。也接受清苦人家將骨灰奉納與此。
這位師父一生傳奇,經常穿著勞作的衣服到處奔波,迄今收納的骨骸數以千計。
我和師父十分有緣。有一次去做義工,找不到師父師姊,聽說她們去了即將遷移的佐倉公墓。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最大的公墓找人,在舊的廢棄火葬場旁看到師父和操勞的師姐。她們正拿著畚箕、沙剷在清理一處無主的孤墳。師父看到我來了並不歇手,她們將夷平墓地的墳土,一鏟一鏟淘篩,看到骨頭便加以檢拾。看似政府已經雇工清理完畢的墳地上,經常留有粗心工人遺留下來的手指、腳趾甚至更大的骨頭。青青舖滿綠草的土地裡,經常如此。
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師父師姐總是渾身塵土、汗水,我盡量奮力幫忙,但總是萬分之一。
修平的寺廟叫做法名禪寺,但更有名的是修平靈堂。
師父自我勞苦,身旁弟子也一樣操勞。
有一次師父鋪設一條小徑,我和純敏去志工半天。手掌嚴重冒起水泡,回到慶修院自作主張打算募款揪工,卻被師姊訓誡一番。後來師父果然自力親為有撿回來的木料搭蓋了一個靜修、沒有窗戶禪房,大小大概如四人座位。
師父曾經遭遇嚴重車禍,頭蓋骨取了出來、身軀變形。大家都說沒救了,他卻活了...
花蓮大橋是往東海岸必經的道路。在經過光華工業區之前,望向太平洋會看到一座地藏王像,坐在屋子上。這個寺廟一般人罕到,廟裡住著一位師父,卻經常不在家。師父早出晚歸,廟也像蓋到一半,未完成的樣子。
這位師父花蓮人人人敬重,名叫修平。廟叫修平禪寺、禪寺樓上卻是修平靈堂。
師父年輕時發願要安奉無主骨骸,從年輕開始就身體力行這件事。公路、海邊無名、無主或無力安葬,師父總是帶著幾位弟子為眾生服務。花蓮為了興建高速公路,清理佐倉公墓。許多人家沒有子弟,或遠在他方。政府的委辦單位急於施工,總是較為草率。師父為了免去這些遺骨散落,總是早出晚歸搶救、搶收。數十年來忙碌異常。
因此,所謂的「廟」總是蓋蓋停停、停停蓋蓋。
我第一次隨著師父踏進二樓修平靈堂,不一樣。二樓靈堂遠比佛堂講究,整潔肅穆。當門一打開,一整排上萬個骨灰罈就在眼前。每一個骨灰罈都以修平命名。氣氛之肅穆、數量之巨大,令人震撼到無以比擬。
我問師父,師父為什麼都寫自己的名字。師父車禍過後性情更為開朗,跟我像是無比熟識。他告訴我:「都沒有名字呀!叫名字就應不出來呀!」通通叫修平,一叫都統統出來。
一方面毛骨悚然,一方面真知道了所謂慈悲為懷。
這些骨灰罈、台,極為精緻,耗去師父的全部財力與大家的捐資。師父和弟子生活則至為清貧,凡事都傾力親為。大家都曬得黑黑而且日日勞作、住宿也極為簡樸。
我曾經自以為是的當過兩次志工。
一次聽師父說要鋪一段小路。師父將墓地精美的石碑、墓碑、雕刻,圈成小園子。師父說這是什麼!說是孝順。這個我後來學會了,經常在講好人運動的時候用起,買菜呀!卻不說賣菜,直接說這是好人。
小園子裡缺一段二十公尺左右的步道。師父已經備好沙子、人家給的石板。師父用篩子篩過沙子、沙子鋪底,平放石板,讓大家好走路。
石板很重,沙子必須鋪平,石板必須對齊。我一看,這我會。便領了這項工作。鏟沙、篩沙、鋪沙、扛石板,何難!結果三塊石板,手已經起了水泡。望著悠悠的十五公尺,開始擔心自己作不到。決定跟師父告假,回慶修院張揚:「師父要鋪步道,募兩份雇工錢」兩個工人,半天就做好。
送錢過去時,步道已經鋪好。
師父笑笑地說謝謝,師姐請我把錢退還。我上了珍貴的一課。後來寫成慶修院門口的兩個字,供大家拍照「無為」。
後來我到廢棄公墓看師父,師父正在佐倉公墓,一平方公尺、一平方公尺,挖土、篩土。
我剛讀大日經,讀到「阿闍梨。若見眾生堪為法器遠離諸垢。有大信解勤勇深信。常念利他。若弟子具如是相貌者。阿闍梨應自往勸發」
「彼揀擇地。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髏毛髮糠糟灰炭。刺骨朽木等。及蟲蟻蜣蜋毒螫之類。離如是諸過。、、為一切如來作禮。、、畫漫茶羅。」「隨在一地治令堅固。」
經文上讀的,這位師父正在親力親為。是在檢遺骨、安慰有情、令土地清淨,視大地為曼陀羅。
那天,我沒有多說什麼,沒有多問什麼。就是挖土、篩土,看到篩子上篩出小小的、有時是破碎的白骨。然後把他撿出來。
這就是師父日日作的事。他不罵政府,只是感嘆「孝順吶!」。
-
-
-
修行是甚麼? 不是我以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