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報稅季開始啦!這是所有台灣民眾最害怕的一個月,不只所得稅、房屋稅一起轟炸,6月燃料稅又緊接而來,不小心就荷包大失血。
今年抱著忐忑的心試算一下所得稅,驚喜發現不只不用繳稅,還有650元的股利退稅收入,雖然不多,但也給我一個如何節稅,甚至拿取少許退稅年中獎金的想法。
本文是針對綜合所得淨額在59萬以下的小資族或退休族撰寫,高薪族群不適用,藉由累進稅率的-5%,加上股利抵減率+8.5%,兩者間+3.5%的差額,獲取減稅的機會,甚至拿到些微的退稅金額,。單身小資族所得稅整理
所得稅公式
步驟一、基本生活費差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每人基本生活費(21萬)X(納稅義務人+配偶+受扶養親屬)-全部免稅額-一般扣除額-特別扣除額
步驟二、綜合所得總額
綜合所得總額=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特殊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

步驟三、實際應納稅額
實際應納稅額=綜合所得總額X課稅級距稅額-累進差額
*所得稅級距表--累進差額

2025年所得稅試算範例
單身小資族:年收入40萬要繳多少稅?
若有一位單身的小資族,年收入為44萬,股利所得8000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定存利息)5000元(少於27萬),沒房沒車,租屋支出少於18萬,所得稅應納稅額多少?年收入多少才不用繳稅?
1.基本生活費差額:基本生活費21萬-免稅額9.7萬-標準扣除額13.1萬-儲蓄特別扣除額5000元=-2.3萬,負數計為0
2.綜合所得總額:年收入44萬-免稅額9.7萬-標準扣除額13.1萬-儲蓄特別扣除額5000元-基本生活費差額0=20700
3.應納稅額:20700X5%=1035元
4.股利所得扣稅:1035-8000X8.5%=355元
小結論:
單身且年收入低於22.8萬的人(免稅額9.7萬+標準扣除額13.1萬),2025年不需繳納所得稅。由上方的公式可以知道,要達到小資族減稅或退稅的標準,可以試著提升儲蓄特別扣除額(定存利息),或增加股利所得,都能達到退稅的效果。
用節稅賺年中獎金--多賺8萬元
依照股利抵減稅額的公式(股利合計金額(54C)X8.5%),折抵稅額上限為8萬,只要試圖從兩方面著手,就能達到退稅的目標。
首先,持續提升儲蓄特別扣除額(定存利息),直到綜合所得總額為0。再來,增加購買股票的本金和殖利率,用最少本金,獲得最多股息,只要股息收入(54C)在94萬以下,都能得到退稅,最高可拿到8萬元。
利用上述兩個簡單的方式,就能為綜合所得總額低於59萬的小資族或沒有收入的存股退休族,在每年哀鴻遍野的報稅季,增加一筆不少的年中獎金。但要切記,不要本末倒置,提升工作技能或斜槓,增加本業或副業收入,或用長期投資,賺取資本利得或股利所得才是增加資產的主要方式,所得稅的本意是薪資越高者,納越多稅給國家,進行社會福利或基礎建設,減稅或退稅僅是政府為了減輕低薪族負擔的政策。
我的一年實驗計畫(2025/5/16~2026/5/16)
既然異想天開的發現這個辦法,就想利用少量的資金驗證自己的理論,把這個退稅法推薦給小資族和退休族。因此,在不需繳納綜合所得稅的前提下,獲得1000元的退稅金額為目標,預計每月投入5000元,每年投入6萬元,購買高殖利率且價格穩定的高股息ETF或個股,來完成這個計劃。
我的退稅1000元實驗計畫
- 目標:2026年5月31日股利所得1.2萬/2026年5月31日得到超過1000元退稅金額
- 本金:每月5000元,總共6萬元
- 實施方式:
- 我的1年緊急預備金都放在銀行定存內,藉由提升儲蓄特別扣除額(定存利息),讓綜合所得總額歸零,等於不用繳納任何所得稅。
- 再透過股利所得回推,每年股利所得1.2萬,可以得到1020元(12000X8.5%)的退稅金額。
- 如果要得到1.2萬的股利所得,高股息ETF(0056)的10年平均殖利率,落在5%左右,以5%的殖利率保守回推,需要本金24萬,來達到這個目標。
- 5%殖利率:本金24萬
- 6%殖利率:本金20萬
- 7%殖利率:本金18萬
- 8%殖利率:本金15萬
- 扣除2024年5月的股利合計金額,還需要4363元(12000元-7637元)的股利所得,依照殖利率5%回推,需要本金87260元,來達成這個計畫。

- 如果預計每月存下5000元,每年存下6萬元,來進行這個計畫,需要殖利率高達7.3%。
- 投資標的:
- 條件1:尋找連續3年殖利率超過5%的高股息ETF或穩健的台股
- 條件2:填息機率80%以上優先(不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 條件3:現金股利的金額持續3年都上升(減少被高於價值的價格影響)
- 現金殖利率排行前20名(玩股網):https://www.wantgoo.com/stock/dividend-yield?market=Listed
2026年5月的實驗結果
等明年再來更新實驗結果,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會提出原因並檢討,找出更完善的作法,明年見~~~
結論
仔細試算後,發現要達成這個實驗計畫,殖利率要高達7.3%,是不太符合實際的理想,但既然提出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就想實際操作看看,並從中吸取教訓。應該很多人覺得這個計畫很荒謬,僅為了少少的1000元退稅金額,這麼燒腦,但對於本金少的人,確實僅能拿到1000元,但本金高達1880萬的退休族,即使僅有平均5%的年化報酬率,也能獲得94萬的股息,並獲得8萬元的退稅金額。
會有這個實驗計畫,是來自一位穩健投資的退休老先生,他在2025年拿到2.8萬的退稅金額,因為他沒有其餘的主動收入,加上有部分資產在定存內,每年以30萬左右的股利現金流當作退休規劃,這才是我計劃的起源。
再一次提醒,投資不要本末倒置,提升工作技能,增加本業收入,或用長期投資,賺取資本利得或股利所得才是增加資產的主要方式,所得稅的本意是薪資越高者,繳交越多稅給國家,進行社會福利或基礎建設,減稅或退稅只是政府為了減輕低薪族負擔的政策。
不只小資族,沒有主動收入且擅長股票投資的退休族群,也可以嘗試利用每年5月退稅的機會,領回一小筆年中獎金,並妥善迴避二代健保和注意8萬的股利退稅上限,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