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紀錄關於走讀的整理和心得,想寫下來能讓自己能不那麼快就遺忘,因太久沒有寫作,還請多見諒~
ー前言
今天是第二次在蘇澳走讀,上個月才在蘇澳走讀過,但比較偏砲台山那邊附近的走讀(雖然也有在晉安宮介紹),今天的路線是關於蘇澳的冷泉與過往的生活軌跡。
越接近中午,蘇澳便下起雨,快到了集合時間仍在下著雨,領好了導覽機和耳機,在一旁等待著,順便聽了市集的開幕典禮,過了一會兒後,走讀正式開始。
ー顛覆想法
講師詢問大家知道除了蘇澳有冷泉以外,還有哪裡有冷泉?大家紛紛回答說義大利,結果講師和我們解說知不知道幾度算冷泉,蘇澳冷泉是22度,然後在定義上冷泉是要幾度我覺得也挺廣的,最初是因為溫泉法,溫泉要30度以上才算溫泉,反之30度以下就可以算冷泉,所以這樣看來,就不一定是要義大利才有冷泉,只要溫度有30度以下都可以算冷泉。我們常被一些常聽到的標語似的,又或者講了一陣子的事情,所去影響與流傳,也沒去多想和思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全世界唯二的冷泉當然是蘇澳和義大利,也讓我去反思可以去多加思考,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常,是否有什麼不尋常之處。
ー老照片的那些故事
講師隨手帶著一本資料本,邊講解的同時也有給我們看一些過往的老照片,看到以前的冷泉公園原來有一條路,右邊接著有彈珠汽水工廠、旅館,盡頭有間教堂,感覺蠻新奇的,再接著是以前的人們在大井頭洗衣場刷洗著衣服,講師也敘述到過去如果想去花蓮,需要到蘇澳搭乘金馬號才能抵達,乘客會先到蘇澳住宿,帶動50年代蘇澳的經濟繁榮,除了旅宿業競爭外,想不到發展的也有洗衣業的,那些洗衣服的婦人,收取簡單幾十元,幫忙旅人洗衣服,為了養小孩,都不算什麼辛苦,如今的大井頭洗衣廠,走下去已沒水的流動,但仍能看到大排水道流水動著,第一次那麼近看著流水流動,有種對於過往歷史的感嘆,也期盼能透過社區的力量,讓更多想了解當地歷史的人可以與他們分享這段故事。
ー晉安宮的多重宇宙
走到晉安宮後,竟然廟公來為我們導覽廟宇,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雖然四月多也有來過晉安宮走讀,但那天沒有很認真去聽導覽,今天有再度複習之前的記憶外,也更去了解過往的故事,就像廟公提到神也分為香火鼎盛與比較沒鼎盛,還有獅子意外放錯邊,結果造就那條街只要是女性做生意,都很厲害那種,店面也會開很多間,這的確是我第一次聽到關於獅子放顛倒後還有這個事蹟。講師提到晉安宮其實放了很多不同時代的事物,像是原本日治神社的獅子與鐘、地上的鳳等等,都象徵著晉安宮存在許久的歷史過往中。
ー過往日常與現實層面
到了豆腐乳冷泉區,講師有提到為什麼會叫做豆腐乳,是因為隔壁的阿姨在以前是做豆腐的,所以也就叫做豆腐乳。他也拿出了之前的新聞,關於有當地居民在豆腐乳冷泉洗澡,碰巧被觀光客看到,觀光客就覺得奇怪或嚇到的反應,兩邊起了衝突,講師也詢問我們覺得居民在冷泉洗澡是可以的嗎?有些人說雖然沒辦法去理解或者一開始會覺得很怪,但這是他們過往在這裡生活的習慣,反而是觀光客因為不了解所以以現代的角度去批評。因為過往在阿里山冷泉那邊也有有人在那邊殺魚的新聞報導,當時的我看到這個新聞單純只會想說這人好奇怪,幹嘛在冷泉泡腳區那邊殺魚,但也沒去想過那可能是當地居民的過往習慣,也有人提到以前的人覺得需要弄髒的事情在外面做比較好,有時候就是個習慣,最終講師有提到如果居民過往習慣和觀光兩者能好好溝通與配合,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衝突發生。
ー心得
做為在蘇澳成長的在地人,當初看到有免費的走讀活動,為了想更了解在地歷史故事與文化,我立即報名,也輕鬆想說這些地方就是我生活的環境,應該就是我腦中想到那些歷史吧~結果聽完整場,只有滿滿對於過去蘇澳樣貌的好奇心,和如何留下這些故事以及復興那些歷史地點,讓更多有興趣的旅人可以來認識。蘇澳不只有單純表面我所想的那麼簡單,這也能套用在每個地方,每個地方都值得這樣透過深入走讀與歷史故事,去認識和傳承,瞭解過去必然重要,要讓過去能夠傳承到未來更是重要,我希望在未來能多參與走讀活動,並且也能為傳承在地歷史文化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