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注點在哪裡,你就能看到到什麼風景。
我記得羅丹曾經說過一句經典: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對於我們互聯網從業者來講,這句話同樣適用。
因為你的關注點在哪裡,你就能看到什麼樣的東西。很多人每天玩微信,自然他的眼光也就侷限於各種微信群。以及朋友圈中。
如果你的關注點,在新聞上,自然你就能發現各類一手新聞,一些事情你自然瞭然於胸。
當然很多人大部分的關注都是籠統的。比如,我想賺錢。這就是很籠統的一句表達方式。
其實你說這句話,內心是迷茫的。你不知道如何賺錢,也不知道在互聯網上賺錢的幾本要素。
自然賺不了錢。就像我,幾乎每天都能在互聯網上找到幾個項目,直接就能夠把他寫成文章。
因為即使我在瀏覽任何網頁,都在關注這些東西,包括看一些視頻平臺,我也喜歡分析裡面的盈利點,自然能夠發現一些其中的項目。

很多人對於互聯網上觀看各類網頁以及各類平臺,抱著都是消遣的心態去看的。自然發現不了項目。關於項目發掘,我曾經寫過一些方法,教了一些人,網絡上很少有人講的關鍵詞奧秘,有些人通過這些方法,成功發掘出不少可操作性的項目。但是關鍵詞發掘項目,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我今天講其他兩種發掘項目的玩法。一種叫體驗式玩法。一種叫泛流量玩法。
1.體驗式玩法
其實每個項目都是有共通點的,最好的發掘項目方式,是親自體驗一下別人是如何操作的。
無論是流量端。流量端、變現端。轉化端。這叫做體驗式玩法。這類玩法,大多數情況下,都出自於廣告,從廣告的流量端進入,體驗一次,你將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以前做競價的時候,轉化端做的很差,差到啥程度呢?
每天聊十個人,未必能夠有一個成交的。原因在哪裡?是不會說話嗎?我後來反思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出結論:說話說不到點子上,總是著急的想把產品賣出去,心態就變了。變得急於銷售,處於了弱勢。就很難成交了。而且,總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沒有固定的語言。最後,我就開始扮作客戶,諮詢同行,諮詢的多了,自然也有點心得,發現他們總能抓住重點:他們主要講兩點,產品如何好。售後如何好。而且對每個顧客講的都一樣。
就很容易成交了。我把他們的產品買回來,拆開看我與他們的區別。也能發現端倪。把他們的競價網頁,一段段的分析。看看,哪句話能夠觸發別人的痛點。讓流量主動進入轉化端。一旦你能夠穩定出單,話術也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穩定盈利。就把這一套方法鎖死了,不要輕易改動了。這一個過程,總結出來,叫做項目流程標準化。
這個標準化,不能輕易的更改,就像公司的章程一樣,這是一個項目的骨架,隨意調整的話,可能對整個項目都有影響。而且每改動一步,都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所以,體驗式玩法的精髓就在於,如何完整的把別人的項目複製下來。然後自己操作,不要做改動。
因為,其中的每個環節,都是經過無數次測試,得出來的經驗,而並不是通過自己的臆斷就能夠決定某一個環節該如何做,如果這樣的話,那隻能講,比較任性了。互聯網,層次不到,不要創新。創新必死。
泛流量玩法
泛流量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不是精準流量的用戶,就是泛流量。比如各種娛樂流量,就被人稱作泛流量。比如各大視頻平臺的流量也被稱為泛流量。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大家應該對各種快手直播間有所瞭解。快手直播間刷禮物的轉化率就真的不高,我曾經做個一個調查,除去那些大網紅,一般網紅直播間的刷禮物比率為300-500:1的比率。這是非常低的。但是賣產品的話,就能夠大幅度提升。所以快手上賣產品的網紅,慢慢多了起來。
我們在這些泛流量平臺,如何才能找到項目?
其實也簡單,這些平臺的項目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的產品是什麼樣子的。比如,你去看某一個視頻,發現她是畫畫的,不用考慮,他肯定是賣畫的。如果他是鬥地主的,不用考慮,他肯定是賣歡樂豆的。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因為他的視頻屬性,具有產品屬性,在泛流量當中,決定了他的意向人群篩選。也決定了他所做的項目。
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就不難理解了吧。
而且這些項目,隱藏的並不深,對於我們做互聯網的來看的話,是有很高的辨識度的。
總結:兩種玩法,對應不同的項目,對應不同的人群,轉化自然不同。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