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選擇Bitfinex放貸機器人,是一個非常重要卻不容易的事情。因為許多資訊並非那麼透明,而且現在大多放貸機器人的訂閱都採用年繳制,你總不希望年繳訂閱的放貸機器人沒使用幾個月就宣布倒閉吧!這不是危言聳聽,就我這幾年的觀察,還真的有不少放貸機器人做一做就突然收起來不玩了。舉幾個較知名的例子:
Nicelend/2019~2023(2022年就沒有更新)
Nicelend是由一位在新創圈多次創業(都沒成功的樣子)的老闆所創立的Bitfinex放貸機器人,他們的服務以APP為主,主要以賣課程送機器人的方式經營,課程很貴。2019年上線,但其實從2022年就沒有再更新了,於2023年正式下線。
Bitgin/2022~2023
台灣一家因為違反洗錢防制法,目前只服務機構戶的交易所。他們的放貸機器人可以免費使用,不過要先用他們的搬磚套利功能賺點數,才能將點數用於放貸機器人。因為違法洗錢防制法的關係,所以他們的放貸機器人也不對散戶服務了。
Bincentive 智能放貸/2020~2022
這家由辦公室在台北101的幣圈大型量化交易公司Bincentive所推出的智能放貸策略,2020年上線,功能單純,收費便宜(記得每月只要5U?)。即使有大公司在背後撐腰,也撐不過2年就將服務下架了,目前Bincentiv似乎也沒有對外的服務項目了。
Belend/2020~2021
Belend 是一家幣圈類似創投的公司,於2020年推出的Bitfinex放貸機器人,應該只是他們眾多投資中的一個小項目,所以也沒很用心經營,即使有幣圈媒體和學界網紅在背後撐腰,但營運不過一年就沒聲沒息了,粉專從2021年就沒有任何更新,算一算沒活過一年。
以上舉的這些例子都還只是叫得出名字,google可以搜尋的到的。還有太多各種「個人開發者」推出的獨立服務,根本就是還沒上檯面就已經消失不見,因為數量太多就不佔版面一一介紹了。
為什麼大多「放貸機器人」都活不久?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放貸機器人的「商業模式」來分析。目前市面上的Bitfinex放貸機器人大多採「訂閱制」方式收費,平均每個月的費用大約5U~8U不等,說實話,真的還蠻便宜的。但就是因為收費便宜,所以會需要「足夠多」的固定客源,才能夠維持穩定的營收。但是這並不容易,怎麼說呢?
因為沒有錢做行銷補貼
答案很簡單,因為客人不會自己找上門。如果背後的靠山是行銷預算很多的交易所、大公司,大可以灑錢和KOL合作,獲得第一批用戶。但若是沒有資源的獨立開發者就會非常辛苦了,他們可花不起錢找KOL拍片業配,所以通常只能到各大社群丟垃圾訊息打游擊戰,做一些非常不入流的宣傳。
如果大公司推出的放貸機器人相對容易活下來,那為什麼我剛剛舉的例子倒閉的都是大公司的服務呢?這就要從Bitfinex放貸的市場機制來看了。
Bitfinex放貸利率是跟著市場主流幣的市場行情而走,高則上百%,最低也有3%~5%持續好幾個月。而大多數的放貸機器人開發商,不論是個人還公司都是因為看重Bitfinex的高利率而投入市場,想要狠狠賺一筆。但是軟體一開發就至少好幾個月,通常開發完才剛上線,運氣不好就剛好遇到漫長的低利期。
因為無法熬過低利期
低利期會有人想要放貸嗎?會有KOL想要推薦放貸嗎?當然不會,大家急著把錢轉出都來不及了,還有誰會像我死守著放貸呢?所以這時候招攬客人就變得更是難上加難了。很有趣的一點是Bitfinex的低利期通常是主流幣上漲的單邊行情。這些幣圈的大公司這時候想當然是放棄放貸業務,努力炒幣呀,訂閱費怎麼可能比代操好賺,所以把資源挪到交易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至於獨立開發者,因為只需要養一個人,所以面對低利期也許還能苟延殘喘活下去。只是,低利不會只有一波,也不會只要面對一次。所以很快的他們就會發現,賺這一點點錢,除了要不斷開發新功能、維護系統、還要處理無止盡的客服地獄,算一算發現不如正職工作好賺,也就慢慢放掉不經營不維護了。
沒錯,絕大多數的獨立開發者都是有其他正職工作的,因為放貸機器人的小小利潤不足以養活他自己,站在自己要先活下去的這個立場之下,要他們全心全意用心經營放貸機器人根本不可能。
為什麼不推出免費服務,這樣不是更容易吸引用戶嗎?
說到「免費」這回事,我是不相信啦!服務免費,就會吸引到更多嚕毛用戶沒錯,但是相同的營運成本也就會越高,即使是大公司也不可能無止盡補貼下去。我知道你又會說,那就募資呀!找創投入股不就有錢了嗎?
因為無法吸引創投募資
你以為創投是傻瓜嗎?投資就是為了要賺錢,誰會傻到去投資提供免費服務不會賺錢的業務呢?二來,Bitfinex放貸機器人是外掛在Bitfinex這家交易所的服務,完全看Bitfinex的臉色在生存,也就是說若這家交易所有個三長兩短,這個業務就會直接死掉,哪個創投會投資風險完全無法掌控項目呢?
那會不會有提供免費放貸機器人,不靠融資還能賺大錢的方式?有句話說「免費的最貴」,我相信一定有,但是我不敢想,太恐怖了,我這將在後續的文章分享我所知道的內幕。
說這麼多,說穿了其實都是「選擇」問題。
開發放貸機器人的公司、個人開發者有選擇如何生存的問題,當然我們這些靠Bitfinex放貸賺利息的人也會有選擇放貸機器人的問題。
放貸近10年,看了無數波Bitfinex放貸利率的高低輪替還有幸活在這個市場上,我敢說這年資應該已經算的上是Bitfine放貸始祖了吧!我也從一開始完全自己手動放貸,放到現在爽用放貸機器人,讓機器人幫我自動複利滾利。下篇文章再跟大家分享我挑選、評估放貸機器人的心法,不過我先不說我是用哪家,大家可以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