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不知道我常常想起天橋那件事?」
「我知道,那時候我還沒有準備好。」
那現在呢?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將第一季的劇情再延伸,第一季著重於兩位主角在高中時期悄悄萌芽的情愫,學妹亭亭的勇敢追愛,學姊怡敏的小心謹慎,怡敏為了不讓自己違背社會標準,選擇過大部分的人都在過的日子,漠視內心對學妹的情感,在社會眼光底下與她心中真正的渴望拉扯,她始終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第一季心得這裡看:https://vocus.cc/article/67a33ae0fd897800015abc6b
第二季則是將重點放在更現實層面的日常生活,在第一季從天橋分開的兩個人,過了一年之後,彼此都有了新的開始,亭亭開始玩樂團,怡敏離婚了。因為高中時期的約定,他們約好在亭亭30歲生日時回到校園,再次相遇的她們,這次會不一樣嗎?
看完第二季,我想要聊聊關於追求夢想這件事對自己而言是什麼?溝通對於一段關係的重要性、關係裡的第三者是怎樣的存在。
夢想並不是一蹴可幾,堅持下去談何容易?

在第二季,亭亭有了新的生活目標,跟好友組成樂團Departed。在樂團裡,她彈奏貝斯。她很喜歡音樂,在音樂的世界裡,似乎可以讓她忘卻過往的悲傷。劇中的樂團,像是讓所有手握自己夢想的人的歷程寫照。追求夢想的路上,從無到有是很艱辛的。要怎麼樣讓大家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做出大家想聽的音樂,渴望被人所知,期望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影響他人,這些過程需要付出時間及心力,也很容易因為跌跌撞撞讓人懷疑是否還要堅持夢想。這也是為什麼當他們得知獲得音樂祭的表演時,像是跟中樂透般一樣開心,因為很多小樂團都是在音樂祭突然爆紅的,對他們樂團Departed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然而,機會被取消了。主辦單位的說法是,如果有更好、更有名氣的樂團,那他們當然會被取代。
追求夢想的難,在於你不知道哪一天你會成功獲得眾人掌聲,你能不能熬過中間這段什麼都沒有的過程。當音樂祭演出的機會被取消時,亭亭跟她的團員是很難過的,好像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亭亭甚至覺得說花了這麼多時間,寫的歌也沒人聽,有時候都在想還不如去當個穩定的上班族,賺錢陪家人還比較不虛度光陰。小寧說:「誰說沒人聽,我就聽見啦,我還會彈耶。」
我其實可以理解這份心情。我自己也在夢想的道路上。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是會想要自己寫的東西有人看,如果沒人看好像就沒有意義了,我相信這是很多寫作者曾有過的想法。可是後來我改變了這樣的想法,我發現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忘記自己的初衷,當初選擇寫作,除了喜歡文字拼湊帶來的力量,也希望可以透過我咀嚼過後的東西加上自己的觀點,換成文字記錄下來,我不求我的文字可以影響全世界,但我希望可以成為某一群人或是某一個人的慰藉。
這一直讓我想到之前看到一本書《夠好的工作》引用艾曼達.高曼,上面的文字,至今我都還記得:「身為藝術家,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重點是你如何以及為何觸動他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打動一個人,哪怕只是感動你自己。」希望這段文字,可以安慰到在追求夢想道路上覺得辛苦的你。你並不是要向誰證明什麼,而是在夢想道路上,你是否有感受到快樂,真正的喜歡逐夢過程帶給你的喜樂愉悅。
在一段關係裡,溝通是什麼?

第二季我覺得整體主軸要談的就是「溝通」上的問題。再次相遇的她們,給了彼此往前一步的機會,甚至展開了同居的生活,要跟一個人同居談何容易?想想與家人同住,就可以明白。彼此生活習慣的不同、價值觀的差異,這些很容易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顯現出來,絲毫無法隱藏。
對亭亭來說,她是為了愛可以付出一切的人,甚至可以為對方做出改變,只要這些改變可以讓對方開心。我相信亭亭不是這麼難以溝通的人,但是怡敏很容易就把心裡話放在心上不表達,在這樣的關係裡,會讓另一個人很心累,談感情並不是仰賴在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就應該要知道我在想什麼。
亭亭想要幫忙減輕怡敏的經濟壓力,所以選擇了她不喜歡的正職工作,只因為正職工作可以讓她有穩定的收入,可以讓怡敏覺得她是有責任感的人,以及想要走入她與兒子小哲的世界。對亭亭來說,只要是怡敏的一部分,她都想要參與、想要幫忙、想要分擔,這樣的想法沒有對錯,但是無形中會給怡敏帶來很大的壓力。對怡敏來說,小哲並不是亭亭的責任,亭亭不需要幫怡敏分擔什麼。但是不會表達的怡敏,沒有好好的跟亭亭解釋為什麼,當然就會讓亭亭覺得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是不是不重要?是不是不被重視?
直到有天,亭亭問自己的母親,為什麼父親離開後妳不再談戀愛呢?在亭亭的認知中,多一個人不就可以幫忙分擔及照料家裡嗎?母親的回答是:「很多事情不是外人一天兩天可以諒解的。」像是幫怡敏交代了為什麼小哲不是亭亭的責任。
我自己對怡敏不知道怎麼溝通的解讀是:害怕衝突,於是迴避溝通。她害怕自己講出來的話會傷害到對方,她不知道怎麼樣表達自己,她更在意的是如果今天說了不好聽的話對方的感受。其實有時候,比起顧及對方感受,我們更需要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覺得在關係上的衝突是必要的,這個衝突不是說隨便亂吵一通,或是動手打人什麼的,而是當關係裡面出現誤解、疑慮、想法不同時,是需要好好被拿出來討論的。
我們不要去寄望一次溝通就能成功。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跟觀點,每個人接受的程度不同,但是不要因為認為溝通很麻煩、很累或是覺得溝通沒有用就拒絕溝通。拒絕講出內心話的關係,終究不會長久,只會讓誤解越來越深。
關係裡的第三者,是破壞?還是讓當事人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第一季,亭亭的存在成為怡敏婚姻生活裡的第三者。亭亭的出現推動怡敏開始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她開始慢慢去正視婚姻關係中的她並不快樂,當亭亭越靠近,怡敏的婚姻關係就越透明。亭亭的存在讓當事人知道,這段婚姻關係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離婚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而第二季的第三者就是小寧了。小寧喜歡亭亭。而這個角色的設定跟怡敏的個性有很大的反差。怡敏個性是很小心謹慎的、不擅表達的,與怡敏相較之下,小寧覺得在一段關係裡,溝通比什麼都來的重要,讓對方快樂也是。我覺得在一段穩定的感情裡出現第三者還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怡敏不懂得說出內心話,亭亭覺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認可時,在這樣出現裂痕的感情裡,這時候出現的第三者,是一種對關係的破壞?還是會讓現有關係的當事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否能對彼此的關係看得更透徹?
當怡敏跟亭亭的關係出現裂痕,而眼前的第三者小寧跟亭亭一樣喜歡玩音樂,對物品的喜好也大致雷同,亭亭可以在小寧面前展露自己脆弱的那一面,乍看之下兩個人很適合。我看這部劇的時候一直在想,今天如果我是亭亭,我在現有的關係裡面感到疲憊,想溝通卻換來一堆逃避,當下我可能會有一瞬間覺得,眼前這個人的興趣喜好與我相似,也願意聽我說話,我很難不被動搖耶(笑)。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我還願不願意與你走下去?
今天不管是兩性或是同性間的相處,在關係裡面會有的摩擦,生活習慣的差異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雖然是用同性間的情感去呈現關係互動,但實際上帶給大家的觀點是一樣的,讓我們去思考,今天我在一段關係中,我想像的你應該是這樣子,但現實生活裡的你卻不是我要的樣子,這時候的我該怎麼辦?讓我們去學習,在一段關係裡,願意傾聽,懂得訴說的重要性。一個良好且走得長久的關係,靠的不是哪一方的委曲求全或是百般隱忍,也不是一味的付出所有不管對方要不要,而是我們都能尊重並且接受彼此原有的樣子,仍感覺自己是被愛著的。
—「我不一定要成為誰,你也不用特別為我做什麼,但我們都能感覺到彼此是被愛著的。」
Info
劇名: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
集數:12
觀看平台:GagaOOLala
主要演員:林辰唏、程予希、李易、袁漠遙
圖片來源:GagaOOLala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 #多元議題 #台劇 #影劇 #劇評 #觀影心得 #戲劇人生 #台劇推薦 #自我成長 #情感 #關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