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劇烈下跌、新聞充斥恐慌氣息,除了持有不動與逢低加碼,還有什麼更全面的風險應對之道?
本篇將帶你深入兩位風格偏重宏觀與風險控管的投資大師——橋水基金創辦人雷·達里奧(Ray Dalio)與橡樹資本創辦人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從歷次金融危機中,他們如何運用分散、紀律與資產配置策略穿越風暴,打造更穩健的投資組合。這些策略不只屬於機構,也能轉化為我們個人的資產防禦與風險認知工具。
✅ 雷·達里奧:投資不是猜對未來,而是準備好面對各種未來
一、承認未知:謙卑與學習是風險管理的起點
達里奧的投資信仰來自跌倒後的深刻反思。他曾因錯判1982年市場走勢而幾近破產,這促使他建立出一套以歷史資料為基礎的「原則系統」。他強調:「真正的風險來自於你以為你知道。」
達里奧提醒我們,與其預測,不如為各種情境做好準備。
這對一般投資人也是關鍵:不要過度自信於短期判斷,而應透過資產分散、設限與再平衡來因應不可預測的未來。
二、全天候策略:建立能對抗不同經濟情境的組合
達里奧的「全天候投資組合」(All Weather Portfolio)就是為了在通膨、緊縮、成長與衰退等各種經濟狀況下,都能保持穩健表現。其核心概念是:不同資產在不同情境下表現互異,適當配置能大幅降低波動。
一般投資人可依此概念配置如:40%長債、30%股票、15%商品、15%黃金等比例,再依風險屬性微調。
這提醒我們:真正的穩健不是只靠定存或買指數,而是建立「風險對沖」的架構。
三、再平衡與政策觀察:數據驅動,而非情緒反應
達里奧會定期根據市場估值與宏觀數據,進行再平衡操作。例如:當股市過熱時,他會減持風險資產、增加債券或現金;若市場錯殺,他會加碼被低估的標的。他也極重視利率與貨幣政策,視其為風險資產的核心驅動力。
若你是散戶,也能從「設定再平衡區間」、「關注央行政策走向」入手,避免過度追高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