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禧年代,ICQ、MSN等電腦即時通訊軟件盛行,雖然不及現今智能電話的Whatapps、LINE等來得方便,但是期待對方在線的那種心情是現今所有軟體都不能比擬的,學生時代的網戀就是人人突然文采飛揚,放學回家就是一句「等你上線」的狀態,看到的人自然對號入座:「他是在等我上線吧?」心裡悸動不已。
記得小學六年級的那一年,我在ICQ認識了一位比我年長的中學男生,交談的內容竟然是天文地理科學,原來他是一位理科生。當時的我年紀尚輕,根本不明白這些內容,但我為了可以順利聊天,竟然到圖書館把理科的書借來看,於是小學時的我已經知道基本的天文知識、把圖解相對論、圖解量子力學都讀完了。當然,是否真的明白就是另一回事了。當時我心裡很崇拜這位素未謀面的「學長」,雖然暗生情愫,但聊天過程裡沒有偏離學術交流。當時我的目標是上中學後,可以選修理科,跟他有共同的興趣,成為更知心的好友。結果怎樣?後來上中學後,連數學都不合格,更別妄想中五選修生物物理化學,便自知不是讀理科的料子。後來ICQ沒落,便與這位「學長」失去聯絡了。
這段情緣雖然無疾而終,也沒有令我考上成為理科生,但是很幸運地令我喜歡上讀書,喜歡上與天文學有關的事物、星座故事、科幻題材的小說等,也算是一種正面的影響。到今天,我仍然很感謝那段日子。說起港產片《我談的那場戀愛》,故事是關於女主角在交友軟件中自以為談真的戀愛,實際上是墜入情騙陷阱,被欺騙感情和金錢。我回憶起有ICQ的那段日子,是因為與這些新式交友軟件有幾分相似。但當年電視好像沒有太多防範網絡陷阱的宣傳。又或者只是我沒有留意吧?
我慶幸我經歷過ICQ的時代,也沒有墜入過甚麼網絡陷阱。我的青春時代隨着ICQ與MSN 的倒閉而漸漸消逝,也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一代有一代的科技產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愈拉愈近,但實際上彼此間的心意卻愈來愈遠,因為「假裝」愈來愈容易。人愈渴望得到愛,愈容易被虛假的愛接近,因為我們「防範的心」都被所謂的「真心」蓋過。
《我談的那場戀愛》的確是一個戀愛故事,劇中那種心動、期待的心情,一定是你和我都感覺似曾相識的,足以能夠令你我勾起過去的所有戀愛回憶,無論那些所謂的愛情是否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