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讓子彈飛 Let the Bullets Fly
在遇上小粉紅追魚之前,我其實沒想到中國人現在還這麼講究「身份」。因為姜文﹑葛優﹑馮小剛等優秀的中國電影人,已經把這個「講身份」的這個梗玩了很多次。除了《讓子彈飛》之外,還有《顯赫一時的紳士》(1987)(又名《不是冤家不聚頭》)等,不過太老了。我還是拿最有名的《讓子彈飛》來做例子。(以下劇透)
問: 可以幫我把 《讓子彈飛》 關於身份的諷刺,說得更清楚一些嗎?
ChatGPT︰
當然可以。《讓子彈飛》(2010)之所以被認為是對「身份」的經典諷刺,是因為它在整個故事結構裡不斷拆解、顛覆、扮演與奪取「身份」,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對中共體制下的權力認證、階層差異與政治欺騙進行了一層層地諷刺。我來具體分析幾個關鍵面向:
🎭 一、身份可以「買來」、可以「裝出來」
劇情設定:葛優飾演的「師爺」是個騙子,在火車上他才是縣長(翻車時,真正的師爺早死了)。結果被張麻子(姜文)劫了,土匪反而被「請」進了縣衙,當成真正的地方官。
諷刺點:
誰是「縣長」?不是因為有任命書、也不是人民選出來,而是誰敢站出來、演得像,誰就成了。
這其實是對中國政治體制中「權力靠裝」、「身份靠拍腦袋」的諷刺。真正的合法性不存在,只有權謀與表演。
🪞 二、身份是一場遊戲,也是控制人的手段
黃四郎(周潤發):他是地方豪強,看似無官無職,但實際上掌控一切。他可以扶持誰當縣長、也能殺掉誰,像個幕後政府。
諷刺點:
「有名無實」的身份(馬縣長)與「無名有實」的權力(黃四郎)形成對比。
體制裡的身份,是可以被操控、買通、交換的;而真正控制社會的人,未必有「官方身份」,卻擁有實權。
這是對中國地方政府與黑社會、官商勾結、影子權力的諷刺。
🕵️ 三、身份被迫換位:從欺騙到覺醒
張麻子假扮縣長,原本只是為了搶錢,但在過程中逐漸轉變為一個真正為百姓出頭的人。
諷刺點:
一個土匪,比真正的「縣長」更像縣長;一個壞人,反而開始思考公平與正義。
身份不僅可以扮演,而且會改變人的行為。
這反映了一個核心諷刺:中共體制下的身份制度經常「掛羊頭賣狗肉」,反而民間、草根人物更能體現真正的公共精神。
💥 四、身份的荒謬與可笑,揭示體制虛構性
劇中多次角色「搶身份」、改口稱呼對方,甚至編造「二號縣長」、「三號縣長」等虛構人物。
最後還上演「三個黃四郎」同場戲,真假難辨。
諷刺點:
政治身份、官場身份,在這部電影裡變成一場鬧劇。
誰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控制輿論、掌握暴力、操縱劇本。
這正是對中共社會中身份合法性的徹底嘲弄:制度是個舞台,身份是一場戲。
🧠 總結一句話
《讓子彈飛》通過身份錯位與權力戲法,深刻諷刺了中共體制下「身份不靠資格而靠欺騙、演技與暴力」的現實,並揭示了所謂官場體制的虛構與荒謬。
個人感想︰
有沒有很驚喜,有沒有很意外呢?一部披著「罵中華民國政府貪腐」的皮,反罵CCP,比外國人罵CCP 都還罵得更難聽﹑更通透的片,居然也可以過中國電審。
果然我大爺,永遠是我大爺。
(如果是已經看過,不怕被劇透的人,記得把影片點開來看喔…解析得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