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海戰爭,台灣最好的策略—不對稱作戰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raw-image

嗨👋🏻 我是 Andy CY

台灣是全世界潛在發生戰爭的熱區,中國侵台的意圖也已經昭然若揭,中國一年的國防預算是台灣的 12 倍,在面對中國懸殊的資源劣勢下,台灣的勝算何在?

近十年在國防策略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典範移轉,過去國家軍隊追求船堅炮利,各種先進戰機、大型船艦,但這已經是過時的策略,「不對稱作戰」是新的軍事策略,烏克蘭透過這套策略成功守住了俄羅斯的侵略,這也是我們台灣在面對中國的侵犯時最好的勝算

為什麼重要?

身為台灣人,我們一般人對於台灣國防的理解其實很模糊,我們需要清楚知道不對稱作戰是台灣最好的生存策略,只有理解我們真正的勝算在哪裡,我們才能在選舉時支持正確的政策、在危機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中台戰略目標完全不同
  • 以小搏大的策略——不對稱作戰
  • 傳統大型武器:優勢不再的迷思
  • 源頭打擊:美好幻想與高昂代價
  • 打造一個「碰不得」的台灣
  • 由「控制」到「拒止」:戰略思維轉型
  • 機動分散:小兵也能牽制巨人
  • 台灣不對稱戰力配置:重點武器與裝備
  • 武力進犯形式多樣,戰略選擇的平衡
  • 戰爭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標
  • 結語:全民參與,建立不對稱作戰共識



中台戰略目標完全不同

首先,我們需要先釐清中國與台灣各自的戰略目標。

站在中國的角度,發動台海戰爭的勝利條件有兩個:

  1. 軍事上完全佔領台灣
  2. 政治上統治台灣

在第一點的軍事目標上,直接需付出的潛在軍事成本就已經不低,且發動戰爭連帶會引起的國際社會譴責、外交壓力、經濟封鎖等,也會造成中國社會的成本提升,就算成功達成第一點軍事佔領,後續的台灣治理問題也很大,當戰爭過後台灣百廢待舉,要重新建設經濟發展需要很大的成本與時間,且台灣人民的反對意志,也需要投入高昂的軍事、警察資源來治理,對於中共來說,這筆帳要划算的門檻很高。

而且,更大的風險在於潛在的失敗,若中共發動台海戰爭,但未成功奪下台灣,對於中共而言,過去數十年宣傳的祖國統一是偉大使命、東方崛起的力量,這些承諾都會破滅,甚至可能會危及統治政權,因此中共發動台海戰爭所需要算的帳很複雜。

但對於台灣而言,我們的戰略目標很明確,我們只需要讓中共的奪島任務失敗,就達成了戰勝目標,我們不需要完全打敗解放軍、做到全軍殲滅,我們只要能夠阻止解放軍完全佔領、控制台灣,對我們而言就算是勝利。

因此,對於中共與台灣而言,雙方的戰略目標難度差異很大,這是雙方最根本思考策略起點的差距,台灣需要一個符合「阻止中共奪島任務」這個目標的最佳策略。


以小搏大的策略——不對稱作戰

我們需要認知到中國與台灣的國防資源相差甚遠,中國 2024 年的國防預算約為新台幣 7.32 兆元,台灣則約為新台幣 6000 億,兩者約為 12 倍,國防預算是國防實力最根基的資源比較,雙方的國防預算量級完全不同,我們不能採取相同的策略來思考,這樣只是死路一條。

就像是電影《魔球》中,奧克蘭運動家隊只是一個小市場球隊,沒有大城市球隊的豐厚預算能招募球員(如:紐約洋基),如果運動家隊採取跟洋基隊一樣的建隊策略,那是完全沒有勝算的,台灣需要從魔球理論的角度思考國防,如何以小資源槓桿大成果,這就是所謂的不對稱作戰 Asymmetric warfare。

不對稱作戰不是一套新的軍事策略,而是實際在戰場中被採用的策略,尤其是 2022 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軍力排行 22 名烏克蘭利用小規模、低成本的作戰方式,成功抗衡世界軍力排行第二的俄羅斯,烏克蘭軍隊利用便宜的刺針飛彈攻擊昂貴的武裝直升機,利用便宜的自殺無人機應對裝甲坦克,這種捨棄傳統大型、精密、高價的武器,改以低成本、靈活、高存活能力的方式戰鬥,就是不對稱作戰的體現。

raw-image


傳統大型武器:優勢不再的迷思

一般在提到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時,都會去比較有多少架先進戰鬥機、多少大型船艦,這的確也是台灣過去的建軍方向,過去台灣的軍力建置是以先進武器為核心,你會聽過的各種 F-16、幻象 2000 戰鬥機都是先進武器,這種策略在過去很成功,因為過去中共的軍隊只有傳統武器,我們使用先進武器能達成壓制的效果,但是隨著解放軍的現代化,台灣原先擁有的軍事科技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解放軍已經擁有相同等級、甚至更領先的先進武器,在規模數量上也超過台灣,我們現在已經不具備技術領先的條件。

同時,這些先進武器看起來雖然很華麗,但是實戰作用卻很有限。我們花費了大筆的國防預算採購先進戰鬥機,但是在戰爭時期,我們需要先確保機場跑道能存活,不會被中共的飛彈摧毀,若我們無法保護機場設施,在昂貴的戰鬥機飛不上天也沒有作用。先進武器動輒數十、百億新台幣的造價,大量消耗國防預算,若戰時無法發揮作用,將是重大的損失。


源頭打擊:美好幻想與高昂代價

除了崇尚高貴的先進武器之外,台灣還有另一個曾經很熱門的戰略「源頭打擊」,意思是從台灣就具備攻擊中國境內的設施,在解放軍尚未發動攻勢之前,就優先攻擊關鍵軍事設施、戰力部署點,藉此瓦解解放軍戰力,這個美好的畫面讓源頭打擊一直擁有一定的支持者,但是源頭打擊以台灣的資源而言,並不切實際。

源頭打擊不只是飛彈飛過去就結束,還需要極高品質的情報資源,確保有能力精確地偵測目標,並評估攻擊目標價值,攻擊過後也需要評估是否擊中、是否有效損傷或需要再次投射武器,這一連串的擊殺鏈都需要打通,才可以有條件推動源頭打擊,但是現實情況是台灣並不具備。而且中國幅員遼闊,目標眾多,遠距離飛行的飛彈成本高昂,要形成有效打擊的成本高昂,整體綜合來看,源頭打擊的成本效益並不划算


打造一個「碰不得」的台灣

回歸到我們一開始討論的戰略目標,對於台灣而言,只要做到「阻止中共奪島任務」就是勝利了,我們不需要主動進攻、殲滅敵人,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做好防守,我們需要的不是「決勝一擊」,而是「拖死對手的韌性」。

台灣若將國防資源過度投入於高價、低存活的大型平台(如:昂貴戰機、源頭打擊飛彈),將在戰爭第一階段即遭癱瘓,真正應投資的是這些讓敵人害怕碰你、碰了也無法徹底壓制你的武器。

我們需要改變整體國軍的建軍思維,捨棄外表華麗的精密先進武器為核心的建軍邏輯,放下源頭打擊的執念,改以高成本效益、高生存能力的小型武器為建軍核心,打造真正適合台灣戰略處境的防禦能量。

這樣的戰略,正是從「控制」轉向「拒止」的具體體現。

raw-image


由「控制」到「拒止」:戰略思維轉型

傳統戰略追求的「制空權」、「制海權」是一種全面空的思維,要完全排除敵方在該區域的軍事行動能力,還必須部署大量的兵力維持穩定的掌控狀態。以「制空權」為例,達成制空權要做到擊落敵方飛機、持續巡弋、情報監控、防空壓制等,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戰力與後勤維繫,對於資源有限的台灣而言極度困難。

相比之下,拒止的概念更符合台灣現實。拒止不是要掌控戰場,而是要讓敵方「無法有效掌控」,即使我做不到完全掌控,但我只要部署足夠的防禦、干擾手段,能夠有效的抵抗,就足以阻止你有效控制。

拒止作戰所需要的資源相對低廉,以台灣相對弱勢稀少的國防資源來看,我們不能期待台灣能奪取制空、制海條件,我們只需達成拒止條件,讓敵方無法有效執行任務即可。


機動分散:小兵也能牽制巨人

不對稱戰力以我們前面提到的俄烏戰爭為例,烏克蘭採用刺針飛彈對付俄羅斯的先進武裝直升機,或是標槍飛彈來對付武裝坦克,一枚刺針飛彈成本約 5 萬美金,主要用來擊落 1,500 萬美金的武裝直升機(如 Ka-52),可以打出 1:300 的傷害交換比,以極有效的交換比去克制俄羅斯。

而且刺針飛彈可以由單兵攜帶,機動部署在各種地形之中,無需大型基地或是空中支援,可以直接躲藏在樹林中伏擊對手,擁有量大、機動、分散的特徵,讓他們在戰場中不容易被偵測到、不容易遭受攻擊,容易存活下來發揮戰力。

不對稱戰力讓烏克蘭可以用僅需數百萬美金成本的部隊,逼退、拖垮俄羅斯花費數十億美金打造的空中部隊,而且每一次的打擊,不只是摧毀硬體,更是打亂其戰略部署,逼迫高價、精密戰力無法發揮作用,改變戰爭的對戰結構。

以台灣有限的國防預算,我們非常需要不對稱戰力,以各種可以打得痛,卻又打不死的武器,他們可能不豪華、無法風光展示軍力,但可以讓中共無法快速解決台海戰爭,讓對方輸不起、退不下、打不動。

raw-image


台灣不對稱戰力配置:重點武器與裝備(部分舉例)

軍種武器類型代表系統戰術功能成本效益說明

空軍 ✈️

  • 便攜式防空飛彈:刺針(Stinger)、天劍二短程型
    • 戰術功能:擊落直升機、攻擊機、無人機
    • 成本效益:成本約 4–6 萬美元,可摧毀 1,000 萬級空中載具,單兵即可部署
  • 防空飛彈系統(中短程):天弓二型、Skyguard、NASAMS
    • 戰術功能:攔截戰機、巡弋飛彈,建立多層防空網
    • 成本效益:模組化部署,分散式雷達與發射車具備高機動性與反應速度

海軍 ⚓

  • 機動反艦飛彈:雄風二、雄風三、岸置魚叉
    • 戰術功能:攻擊登陸艦、驅逐艦、運輸艦,海岸拒止
    • 成本效益:一枚飛彈百萬美元,可摧毀上億艦艇,部署隱蔽、可機動
  • 海灘火箭砲/機動封鎖:雷霆-2000、迫砲車、自走砲
    • 戰術功能:對灘頭區進行火力飽和與封鎖
    • 成本效益:彈藥便宜、打擊密度高,支援快速轉移與突擊反登陸

陸軍 🪖

  • 單兵反裝甲飛彈:標槍(Javelin)、Spike、神劍
    • 戰術功能:伏擊坦克與裝甲車,適合城鎮與山區游擊
    • 成本效益:成本 20–25 萬美元,可摧毀價值 500–1,000 萬美元的戰車
  • 機動防禦與假目標設施:地下掩體、偽裝雷達、機動發射車
    • 戰術功能:提高整體存活率,誘敵攻擊錯誤目標
    • 成本效益:成本低但效益高,能大幅分散與延緩敵軍攻勢


武力進犯形式多樣,戰略選擇的平衡

中共對於台灣的武力進犯形式多樣,全面三棲登島作戰是終極手段,在這之前還有強度較低、較模糊的灰色地帶行動。

  1. 軍事威嚇:透過將軍隊調派至東部戰區集結,實施軍演、實彈射擊,挑戰領海、領空界線等方式,製造軍事壓力
  2. 聯合封鎖:切斷台灣對外海空航運(如:天然氣船)、對外通訊管道(如:海底電纜)
  3. 火力打擊:奪取東、南沙島礁,金馬地區附屬外島,或是以遠距離武器打擊重點軍事目標,打擊台灣人的防衛信心
  4. 三棲登島:全面進犯

事實上,在多樣的進犯手段中,適合的策略方向也不同,不對稱作戰是為了最終全面進犯做準備,但高貴華麗的精密武器,更適合應對灰色地帶行動,因此我們不是要完全捨棄傳統大型武器,轉而投向高存活戰力,而是需要一個混合兩種策略的建軍方式。

大型武器是國力的象徵,能提振人民士氣,在承平時期能有效反制中共灰色侵犯,在局部、有限度的武力衝突中也能有效應對,因此我們仍然需要大型武器,但是考量在全面戰爭下,大型武器的存活能力低,且成本高昂會排擠其他武器的預算,傳統大型武器的戰力僅需滿足最低需求即可,我們要將資源留給不對稱作戰所需的高存活戰力,才能為最終全面戰爭做好準備。

raw-image


戰爭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標

著名的德國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在著名代表作《戰爭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只是換了另一種手段。”
"War is merely the continuation of policy by other means."

戰爭不是一個單純的暴力活動,而是國家為了達成政治目標所使用的工具,戰爭不是目標,只是手段。

從這個角度思考的話,發動台海戰爭無疑是場政治豪賭,而當賭注值得時才有發動的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內部政權問題,例如經濟下滑、社會不穩、權力繼承問題,讓中共需要透過一場戰爭來轉移壓力,重新導向社會壓力往戰爭作出口,這樣發動戰爭的條件是我們可以事先觀察到的,也是我們需要警惕的一個訊號。

一個有趣的觀察是,習近平已經明確打破中共領導人的任期限制,希望追求共產黨內的歷史地位,而收復台灣完成統一大業是最好的登基理由,習近平需要更多的政治籌碼來穩固個人地位。從共產黨內的情況來看,過去黨內有各個派系山頭,習派、團派、江派的人馬彼此角力競爭,但是在 2022 年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已經完全擺平了內部的派系,中共政治局的七位常委已經全部都是習派的人馬,形成一家獨大的情況,在黨內權力穩固的情況下,或許習近平已經不需要台灣這個籌碼了。

Source: TVBS

Source: TVBS


結語:全民參與,建立不對稱作戰共識

在看完《台灣的勝算》,自己做了更多研究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現在的國防策略已經與我的原有認知非常不一樣,李喜明上將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他在構建不對稱戰力的思考方式,完全就像是個管理顧問,從上至下、目標到手段,整體都非常框架思考,非常佩服與慶幸我們的國防領導人具備這樣高度的策略思考。

現在的國防已經不在單純追求船堅炮利,以台灣的現狀,我們也應該要採取最適合台灣的策略選擇,不對稱作戰是我們最好的機會,甚至我會覺得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讓更多台灣人知道我們該如何理解國防策略,找出一條真正符合台灣勝算的道路。

如果有什麼想法靈感,歡迎留言跟我交流,若你喜歡這期的內容,希望可以直接在信箱收到《變革成長指南》的最新文章,歡迎到 Substack 訂閱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變革成長指南
4.8K會員
29內容數
自我成長|科技新創|社會趨勢|閱讀筆記 在變革世界中,探索個人與社會的成長之道
變革成長指南的其他內容
2025/06/02
傳統投票制度「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存在許多缺陷,並不能產生對整體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結果,平方投票法 Quadratic Voting 將提供一種創新解決方案,它打破了傳統票票等值的框架,引入「偏好強度」的概念,讓投票更能反映真實的集體意願,促成更公平、明智的集體決策
Thumbnail
2025/06/02
傳統投票制度「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存在許多缺陷,並不能產生對整體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結果,平方投票法 Quadratic Voting 將提供一種創新解決方案,它打破了傳統票票等值的框架,引入「偏好強度」的概念,讓投票更能反映真實的集體意願,促成更公平、明智的集體決策
Thumbnail
2025/05/12
最近剛看完 Netflix 的影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看完之後給了我很多刺激與靈感,尤其是關於家庭、親子關係的議題,家庭是連結個人與社會的關鍵角色,我們今天一起來梳理亞洲社會的家庭意識形態
Thumbnail
2025/05/12
最近剛看完 Netflix 的影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看完之後給了我很多刺激與靈感,尤其是關於家庭、親子關係的議題,家庭是連結個人與社會的關鍵角色,我們今天一起來梳理亞洲社會的家庭意識形態
Thumbnail
2025/04/21
為什麼平常理性溫和的人,一旦置身於激動的人群中,行為舉止就可能變成失去理性思考,僅憑衝動行事的暴民? 一百多年前,古斯塔夫·勒龐在其劃時代的著作《烏合之眾》中,以他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觀察,為世界揭示了「群體」背後令人不安卻又極具洞察力的心理機制,今天我們將從他的思考框架理解當代社會的發展
Thumbnail
2025/04/21
為什麼平常理性溫和的人,一旦置身於激動的人群中,行為舉止就可能變成失去理性思考,僅憑衝動行事的暴民? 一百多年前,古斯塔夫·勒龐在其劃時代的著作《烏合之眾》中,以他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觀察,為世界揭示了「群體」背後令人不安卻又極具洞察力的心理機制,今天我們將從他的思考框架理解當代社會的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戰爭發生躲地下室是非常正確的觀念,但不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所以我們還是要小心被解放軍殺害的可能性非常極高)
Thumbnail
(戰爭發生躲地下室是非常正確的觀念,但不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所以我們還是要小心被解放軍殺害的可能性非常極高)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需要正確直接的論述來反擊情報操作者的論點。 關於誤判,人們常以為雙方會誤判,所以需要軍事互信機制。在台灣與中國的情況中,有一方不會誤判。 台灣不可能對中國發起戰爭,因此中國不會誤判台灣的任何軍事動作。 中國可能對台灣發起戰爭,所以台灣才會有可能誤判。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需要正確直接的論述來反擊情報操作者的論點。 關於誤判,人們常以為雙方會誤判,所以需要軍事互信機制。在台灣與中國的情況中,有一方不會誤判。 台灣不可能對中國發起戰爭,因此中國不會誤判台灣的任何軍事動作。 中國可能對台灣發起戰爭,所以台灣才會有可能誤判。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