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可賀,我總算是沒有放棄這一系列,努力生出第二篇文章惹~(耶)
其實日本知名的建築大師很多,作品更是遍布日本各地,但是每個建築師的中心思想與特色其實都不太一樣,要怎麼簡潔的介紹與說明也是一個有點燒腦的事情。
那麼,這一次接續上次的:日本建築巡禮01_名古屋_谷口吉生:豐田市美術館(Toyot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這次要介紹的這個建築物:豐田市博物館(TOYOTA CITY MUSEUM),就剛剛好位於豐田市美術館的隔壁,我也是到了現場,走著走著...才熊熊發現這件事XD

兩個建築物的LOGO意象都很可愛~
也算是一個驚喜,因為剛好取代了由於紅眼班機要屎人了,所以果決放棄我原本要去的靜岡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也是坂茂的作品)。
其實我跟坂茂不太熟,主要是對坂茂的印象只停留在擅長以木構造搭接起各種兼具結構與美感的建築物。
但木構造在台灣實在不是個平常就會接觸的建築元素,更別說出社會工作後,除非有意為之,基本上會接觸這類工法與設計的機會幾乎等同於零。
畢竟台灣很熱阿~~木構造在台灣這種長年潮溼與悶熱的環境下想要維護良好也是不容易。
實際上,坂茂厲害的當然不只是木構造,但由於我沒有研究,所以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搜尋XDD
順帶一題,台南市立美術館2館正是台灣建築師與坂茂一起合作的案子,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走走逛逛~
那麼,雖然是不熟,但是大師就是大師,坂茂所創造出來的建築空間,其具有的張力與美感在現場看還是非常驚人與令人讚嘆的。
以下,就接續從豐田市美術館一路逛過去的照片來介紹介紹~

兩位大師相隔多年的作品,互相搭伙相伴於旁

從豐田市美術館走過去的低調入口

入內後往回看豐田市美術館的身影
這邊稍微解說一下,從豐田市美術館走過來,會進入一個只有一個樓層的空間,此時會感覺到複雜的木構造天花有一點微壓迫感,但是繼續往前走一小段,便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

豁然開朗的主空間,剛好在舉辦一個和食展
大面積木構造的天花與高聳的立柱,帶出了空間的磅礡氣勢。
其實從豐田市美術館走過來的這個入口,實際上是二樓,與真正的主入口有著高低差,透過這種空間路徑的反差,反而更加強了主空間的張力。
此時可以看到右手邊有個廊道,接著可以先往那邊晃過去。

往二樓的右手邊廊道走過去,是一個小型的閱讀場所與展覽空間,還有兩個可愛的工作人員
到了這區,是一個小型的閱讀區域與展覽空間,可以從這邊直接買票,透過下面照片中的廊道,通往一樓的主展覽場,但因為其實來到這裡是個意外,當下時間不太充足,我就沒有進去看了QQ

可以從這個廊道空間通往一樓的主展覽場
因為沒有要進入主展場,所以回頭往二樓右手邊的廊道走。

二樓的廊道往回看
在這個廊道的盡頭,可以看到一樓主入口處的空間量體巧妙的轉了一個角度,乍看之下有些動感與俏皮,實際上當然是配合主入口的造型與建物量體導引動線。
這邊特別解說一下,在日本的飯店或者是公眾場所,常常可以看到這種兩段式的入口中介空間,主要是下雨或者是冬天下雪的時候,可以有一個落塵區的概念,放置雨傘與稍作整頓再進入室內空間。
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內外溫差過大,若只有一道門,一下子直接開門,會結霜或者耗能量較大的問題。

主要大門入口
此時,換個視角,水平的往前看去,一根一根的立柱透過玻璃面的倒影,搭配了不規則的天花線條,就像是樹冠一樣,整體營造出了一種森林巨木的空間感。

二樓的玻璃倒影
接著便來到一樓,從不同高度的視野往外看去,體驗不同高度的空間變化。

下到一樓後往主入口走去

落塵區往外看
聽說,這個入口處天花的樣式好像是什麼LOGO圖案,但我一時之間忘記所以就算了XDD,以後有想到再補上。

入口造型天花,有一個透空的區域,應該是某種LOGO圖案

入口造型天花
鏘鏘~實際上豐田市博物館的真正入口是這兒,前面有一個迴車道的空間。

豐田市博物館主入口,迴車道空間
側邊有一個很大的廣場空間,現在看起來很像什麼施作術法的空間(X),但等樹木葉子都長出來的時候,應該會有很不一樣的空間氛圍。

然後,我要走回豐田市美術館了,剛剛也有說過,其實兩棟建物的連接處是在二樓的高度,所以現在必須走戶外的階梯返回。

戶外階梯平台

二樓的戶外平台
可以感覺得出來,坂茂的豐田市博物館在二樓的部分特別配合豐田市美術館的建築語彙,都走一種現代簡約線條量體的風格。
走著走著就回到了豐田市美術館啦~

豐田市美術館
最後,就是交通的部分了,由於跟豐田市美術館就在同一個區域,所以請直接參照:
日本建築巡禮01_名古屋_谷口吉生:豐田市美術館(Toyot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
日本建築巡禮我們下回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