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我的功課之一,盤點歷史上所有的金融災難,不是唱空,不是我的現階段看法,切莫套用。
(1)房地產泡沫,信用過度擴張,次級房貸
2001年,美國剛從網路泡沫中回過神來,股市跌掉一半,經濟入陷衰退。為了拯救局勢,美聯儲當時的主席葛林斯潘開始快速降息,利率一路降到了接近零的水準。這場史無前例的「超低利率時代」,拉開了次貸危機的序幕。利率這麼低,銀行借錢的成本幾乎等於零,自然開始積極放貸。對他們來說,只要放出越多貸款,賺得也就越多。
於是,銀行的放貸標準越來越寬鬆,放款對象也越來越「勇敢」。不只是優質客戶可以買房,甚至沒有還款能力的人,也能輕鬆獲得貸款。這種高風險的房貸被叫做「次級房貸」。
房貸條件寬鬆到什麼程度呢?在高峰期,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推出『忍者貸款』,這可不是日本忍者專用的貸款哈,這是給"“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的三無人員專用的貸款,由於英文簡寫發音近似於"忍者",所以被稱為忍者貸款。
經濟是救起來了,但房地產泡沫,也在這份盲目的信心中,一點一滴地膨脹。
(2)金融衍生商品
銀行不是傻子,他們知道這些借款人還不出錢。但他們找到了一個看似「聰明」的方法,把風險轉嫁出去。
他們把這些房貸打包,製造成一個叫做「MBS」的債券,接著再進一步包裝成「CDO」,也就是債務擔保證券。而更瘋狂的是「CDS」——信用違約交換。它讓投資人可以對這些CDO下注,就像買保險一樣。當壞帳發生時,他們能獲得賠償,包裝一層套一層。
這些金融名詞聽起來讓人頭昏腦脹,看不懂就對了,就是要人看不懂,讓人『不明覺厲』,不明白但總感覺很厲害,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堆不太好的貸款用這些讓人聽不懂的名詞,包裝成看起來很高級的金融商品,再拿去市場上賣。
他們還說服了信用評級機構,例如:給這些產品評上了「AAA」的超高等級。全球的投資人——包括歐洲的銀行、亞洲的保險公司——紛紛搶購這些「高報酬、低風險」的資產,完全沒注意到裡面裝的究竟是什麼。
(3)泡沫破裂,百年投行倒閉,流動性窒息
到了2006年,房價終究撐不住。許多人的「房子價值不如貸款本金」,乾脆選擇停止繳款,把房子丟還給銀行。
房貸違約率飆升,原本被視為「安全」的這些房貸債券價格暴跌。投資者開始發現,買來的「金蘋果」,其實是「毒蘋果」。
有家叫「貝爾斯登」的投資銀行買了不少這種毒蘋果,於是整家銀行被拖累,2008年3月,「貝爾斯登」,瀕臨破產,被JP摩根用每股2美元收購,這家有85年歷史的投資銀行一年前股價還有172美元;9月,150年歷史的老牌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幾乎沒人相信它會倒。但它真的倒了,美國政府選擇不救。
那一天,全球市場瞬間崩潰,股市大跌,投資人、銀行家、一般家庭,全都陷入恐慌。
全球股市暴跌,資金瞬間逃離風險資產,銀行之間互不信任,不敢互相借錢支援。
銀行間戶調頭寸是依照一個叫"隔夜差借利率"定價,
在金融危機之前,銀行隔夜拆借利率歷史正常水準通常是與聯邦基金利率相當接近,銀行間信貸利差通常在10-15個基點(1基點是0.01%,10基點是0.1%)以內,LIBOR通常比聯邦基金利率高出約25-50個基點(也就是0.5%)。
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是指在倫敦貨幣市場上,銀行間相互借貸資金的利率。市場上的權威定價。
2008年10月8日,聯準會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1.5%,但LIBOR利率在10月10日飆升至4.8%的高點。這顯示了銀行間信貸市場完全凍結的嚴重程度。
從2007年8月開始,銀行間拆借利差就跳升至26個基點(增幅15個基點),而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後,利差更飆升至118個基點。
雷曼倒閉後,銀行之間不再互相信任,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會是誰倒下,誰也不敢借錢給誰,深怕借出去就要不回來了。
降利率沒用了,
(4)流動性緊縮,全球資金急凍,
美國標普500從2007年10月高點到2009年3月最低點總共下跌56%,經濟成長率下滑 -8.3%。
美國失業率飆升到10%,千萬人失去工作,家庭資產歸零,被迫離開自己的房子,淪為無家可歸。
企業貸不到資金,開始裁員、停止投資;家庭借不到錢,沒法買房子、消費,經濟活動全面停擺。
風暴過後,是無數真實的苦難。
民眾的無知,華爾街的貪婪與謊言共同構築了這場悲劇。
面對崩潰的信心與停滯的資金流,美國政府終於出手,動用7000億美元拯救銀行跟企業。
當時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更啟動了歷史上第一次「量化寬鬆」簡稱QE——直接印鈔、買債、注資,向市場灌入大量流動性。
全世界各大經濟體也緊急跟進,盡可能阻止金融體系全面崩解,這樣的大印鈔還做了三次,第三次還是無限額度,勉強把美國經濟拉出衰退來。資金無限制漫灌之下,信心恢復了,股市飆破新高。
這場風暴過後,
許多人沒了工作,房子沒了,有錢人更有錢了,窮人更窮了,人們也突然意識到,看似高大上的金融機構裡都是穿著西裝的騙子。
貪婪無限制擴張、當風險被包裝美化、當監管機制選擇沉默,一個脆弱的系統,就可能瞬間崩塌。
而普通人往往是最後承受代價的那群人。
🔥後記
記得,那時哭著跑來讓我看看她的已經腰斬的資產狀況的同事,隔壁部門一週內裁員兩次,家有幼子的男人被裁員,家人的銀行理專電話關機。
於是我後來就對銀行理專印象非常惡劣。賣產品時跟出狀況時的嘴臉,噢,對不起,我連他的嘴臉都看不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