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新秀展是景觀系的年度盛事,也是學校的聯合畢業展,除了可以一覽各校畢業專題的成果之外,也能看到景觀設計圈新生代的活力及對環境美好的理想。
今年的展覽主題是「尋星」,象徵畢業生對美好星球的願景, 透過景觀設計創造一個永續發展的未來。由東海、勤益、朝陽、金門、中原、嘉大、輔大、中華、中興、文化、台大等11校聯合展出,於114/6/6至6/9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為期4天。

這次有發現3個亮點要和大家分享:
1.設計與AI協作的新模式
現代AI應用相當廣泛,這次在東海大學觀展時,有看到設計師透過Chatgpt設計專屬的主題評估機器人,協助讀取大量理論、基地環境資料等生成建議,再透過設計師判斷及篩選,對於基地分析、設計概念都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東海大學沈孟葳同學的作品(BioResonance 靈韻之淵)應用AI協作的模式圖。

AI協作模式
2.設計與施工的連續性
其實畢業設計與實務面一直存在著落差,這次在嘉義大學觀展時,有看到設計結合施工圖的組別展出,透過小基地進行設計、畫出整套的施工圖及預算書,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設計者在繪圖的過程中,更務實的思考工法及細節,並理解預算的合理性及限制。以下是嘉義大學林容萱及陳奕安同學的作品(嘉義市中央廣場改善暨施工圖繪製)圖面。

設計結合施工圖面
3.景觀遊憩與周邊連結
大型景觀園區塑造後,如何活化不淪為蚊子空間,也需要園區整體評估及周邊資源連結,所以營運管理計畫、遊程規劃也相當重要,這次在中興大學觀展時,有看到園區遊程地圖結合AR、導覽APP設計等行銷手法,也相當有趣。以下是中興大學沈子茜、葉竺諺同學的作品(泊岸綠隅·萬象新生—八仙樂園改造計畫)圖說。

景觀遊憩規劃
展場NEWS
這次金門大學有3組同學參展,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班上主要都是都市計畫組,因為景觀系只有4組,又有一組放棄參展,所以人數太少,才和人數最多的朝陽大學合併,這麼遠又願意來參展的同學們,很值得鼓勵一下!
再來是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因為校內的產品設計相關科系人數不足,合併科系後分為景觀設計組、產品設計組,所以這次展覽才會有產品設計一起展出的現象。但中華未來即將和清華大學合併,訪問中華大學同學時,似乎也有點淡淡的哀傷。
結語及感想
夕給小姐這次觀展後有二個感受,一個是覺得新生代真的都很有個性,在圖面表現上用色、排版越來越大膽,另一個是覺得,這次主動介紹自己作品的同學,跟以往相比少很多,就只有2個人,雖然在展區放上IPAD輪播介紹作品也可以,但也少了很多觀展的互動啊~
錯過展覽的朋友們別擔心,現在在官網上還是可以欣賞各校同學們的作品喔!
景觀新秀展官網連結:
有去看展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