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會這樣問自己。
尤其是當我看到別人已經有整套的資產配置、保險規劃,甚至說得出每一筆投資報酬的時候,我就更懷疑自己——怎麼我這個年紀了,還是常常月底結餘不到三位數?還會因為一包衛生紙要不要買而猶豫半天。
但現在的我想跟你說:就算是那樣的我,也還是走到了今天這裡。
我從記帳開始,不是為了算出財務自由的日子,而是為了知道我的錢到底都跑去哪裡了。我從寫下一筆豆腐、一罐牛奶的金額開始,慢慢發現我可以讓錢變得有一點點方向,不再只是用完就沒了。
那時候我也沒有理財目標,沒有「幾歲前要存到多少」的計畫。只有一個願望:我不要每次月底都那麼慌。就只是這樣而已。也因為只是這樣,我才發現原來「會理財」這件事,從來都不是一個大目標。它是一個日子、一筆記帳、一個「今天我想先留下來的錢」。
我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怎麼投資,也不是一開始就分好各種帳戶。我也會忘記轉帳、會忍不住買超過預算的東西,會有一段時間完全不想打開存摺。但我沒有離開那條路,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學、慢慢改。
現在的我還是不覺得自己「很會理財」,但我確實用錢用的比較自在從容。我會幫自己留錢,也敢幫自己規劃。我沒有爆發力,但我有慢慢累積的經驗與勇氣。
所以如果你現在才開始學理財,很好。因為你是在剛剛好的時間,剛剛好的想學理財,剛剛好的走出去。
你會發現,真正的理財,不是把自己塞進別人的表格,而是慢慢知道:
「我喜歡怎樣花錢,我想要留下什麼。」
只要開始了,每一步都是在前進。就算你走得慢,也還是有屬於你的抵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