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數十年來心中醞釀、近四個月傾注心力的長篇小說創作歷程,描繪了完成小說後的複雜情緒,以及重新學習生活的過程。這是一段真實如夢卻又恆久迴響的生命體驗,即使小說已完成,故事的靈魂仍在體內鮮活,並預示著一段新的蛻變。
Thumbnail
我終於把作品交出去了。 點下傳送鍵的那一刻,沒有想像中的大歡呼,也沒有太多成就感。 反而像是鬆了一口氣,然後在那口氣散開之後,心裡空了一塊。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這樣寫一個故事。 不是一口氣寫完的小說,不是腦中已經拼好的情節拼圖, 而是一步一步、一天一點,慢慢浮現的句子,與自己說話的聲音。 我想寫一個人,一座山,一個名字的來歷。 也想寫一個斷裂的文化記憶,如何在愛與疑問之間,被重新摸索、被呼喚。
Thumbnail
在某些時刻,把自己的故事寫進小說裡,也許會影響整體的結構,有時候寫著寫著,情緒流得太快、太真,反而讓故事偏離了原先設定的重心。
Thumbnail
這週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我在一則關於公共議題的貼文下方留言,本想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卻沒想到因為語氣不夠明確,造成了誤解,也被一位網友直接批評與指責。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數十年來心中醞釀、近四個月傾注心力的長篇小說創作歷程,描繪了完成小說後的複雜情緒,以及重新學習生活的過程。這是一段真實如夢卻又恆久迴響的生命體驗,即使小說已完成,故事的靈魂仍在體內鮮活,並預示著一段新的蛻變。
Thumbnail
我終於把作品交出去了。 點下傳送鍵的那一刻,沒有想像中的大歡呼,也沒有太多成就感。 反而像是鬆了一口氣,然後在那口氣散開之後,心裡空了一塊。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這樣寫一個故事。 不是一口氣寫完的小說,不是腦中已經拼好的情節拼圖, 而是一步一步、一天一點,慢慢浮現的句子,與自己說話的聲音。 我想寫一個人,一座山,一個名字的來歷。 也想寫一個斷裂的文化記憶,如何在愛與疑問之間,被重新摸索、被呼喚。
Thumbnail
在某些時刻,把自己的故事寫進小說裡,也許會影響整體的結構,有時候寫著寫著,情緒流得太快、太真,反而讓故事偏離了原先設定的重心。
Thumbnail
這週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我在一則關於公共議題的貼文下方留言,本想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卻沒想到因為語氣不夠明確,造成了誤解,也被一位網友直接批評與指責。
Thumbnail
我只是想好好說故事,但平台不一定準備好聽見。
Thumbnail
聽說,妳得病了。 那天在家族群組裡,無意間看到妳手術後的照片,頭包著紗布,還是笑得燦爛。 當下得知,我有血緣的妳,得了腦膜瘤——那一瞬間,我的腦袋像被敲了一下,心裡有什麼東西在蠢動。 我們其實沒有太多情感交流,不常聊天、不常見面,卻因為「血緣」這兩個字,我突然陷入了說不上來的震盪。
Thumbnail
我只是想好好說故事,但平台不一定準備好聽見。
Thumbnail
聽說,妳得病了。 那天在家族群組裡,無意間看到妳手術後的照片,頭包著紗布,還是笑得燦爛。 當下得知,我有血緣的妳,得了腦膜瘤——那一瞬間,我的腦袋像被敲了一下,心裡有什麼東西在蠢動。 我們其實沒有太多情感交流,不常聊天、不常見面,卻因為「血緣」這兩個字,我突然陷入了說不上來的震盪。
Thumbnail
有時候,我也會有點尷尬地笑出來。 因為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我是什麼靈感泉源本人,每天睜開眼睛就自帶三百字。 但事實是——我常常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笑)。
Thumbnail
有人問我:「你有夢見誰回來過嗎?」 那種醒來後還留著氣味、語氣、手勢的夢。 我想起了今天中午的午睡,那一場讓我有點不想醒來的夢。
Thumbnail
有人問我:「你每天那麼忙,還能寫東西,不會累嗎?」 我一邊收著玩具、一邊瞄一眼正在睡午覺的小孩們,心裡想著——其實也不是不累,只是,我總是想打開筆電,記錄下今天腦子裡浮現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Hi大家,這次收到一位讀者好奇的發文,想知道我平常如何安排的寫作的時間?
Thumbnail
有時候,我也會有點尷尬地笑出來。 因為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我是什麼靈感泉源本人,每天睜開眼睛就自帶三百字。 但事實是——我常常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笑)。
Thumbnail
有人問我:「你有夢見誰回來過嗎?」 那種醒來後還留著氣味、語氣、手勢的夢。 我想起了今天中午的午睡,那一場讓我有點不想醒來的夢。
Thumbnail
有人問我:「你每天那麼忙,還能寫東西,不會累嗎?」 我一邊收著玩具、一邊瞄一眼正在睡午覺的小孩們,心裡想著——其實也不是不累,只是,我總是想打開筆電,記錄下今天腦子裡浮現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Hi大家,這次收到一位讀者好奇的發文,想知道我平常如何安排的寫作的時間?
Thumbnail
一位熱愛閱讀的女性作者,從童年開始便持續寫作,歷經不同階段的寫作歷程,從日記到閱讀心得,再到專欄文章及書籍創作。她分享了從全能模式的創作到回歸初心的心路歷程,強調聆聽內在聲音,以靈魂書寫,並珍惜與讀者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開始選擇在方格子上發文,是最近的事情。 當我打開筆電,敲下第一個字,心裡慢慢地畫出了一幅畫,叫做——歡迎回家。
Thumbnail
一位熱愛閱讀的女性作者,從童年開始便持續寫作,歷經不同階段的寫作歷程,從日記到閱讀心得,再到專欄文章及書籍創作。她分享了從全能模式的創作到回歸初心的心路歷程,強調聆聽內在聲音,以靈魂書寫,並珍惜與讀者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開始選擇在方格子上發文,是最近的事情。 當我打開筆電,敲下第一個字,心裡慢慢地畫出了一幅畫,叫做——歡迎回家。
Thumbnail
有補助、有制度,但卻沒有讓人能長久做下去的可能。 家保制度看似被納入公共化,但實際工作現場,依舊是孤島。 我想從照顧者的處境出發,談談制度裡的縫隙,也談談我們怎麼讓這些被忽略的聲音,慢慢成為支持的力道
Thumbnail
專欄文章探討青春期孩子犯錯,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理解與承擔責任。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作者處理女兒犯錯的過程,強調理解、陪伴勝過責備,並鼓勵孩子重新開始。
Thumbnail
早上五點半,微光漸露,整個世界還在睡,很多人尚未從床榻中起身,我已梳洗完畢,下樓準備我的早點與托育兒的午餐,孩子們陸續起床刷牙整理書包,一個一個過來給我擁抱與輕吻,準備上學,我陪同兒女走到門口,靜靜目送他們離開,轉身回到家中。     充滿咖啡香與蛋香的廚房,我坐在餐桌調整心情,大約在7點
Thumbnail
有補助、有制度,但卻沒有讓人能長久做下去的可能。 家保制度看似被納入公共化,但實際工作現場,依舊是孤島。 我想從照顧者的處境出發,談談制度裡的縫隙,也談談我們怎麼讓這些被忽略的聲音,慢慢成為支持的力道
Thumbnail
專欄文章探討青春期孩子犯錯,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理解與承擔責任。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作者處理女兒犯錯的過程,強調理解、陪伴勝過責備,並鼓勵孩子重新開始。
Thumbnail
早上五點半,微光漸露,整個世界還在睡,很多人尚未從床榻中起身,我已梳洗完畢,下樓準備我的早點與托育兒的午餐,孩子們陸續起床刷牙整理書包,一個一個過來給我擁抱與輕吻,準備上學,我陪同兒女走到門口,靜靜目送他們離開,轉身回到家中。     充滿咖啡香與蛋香的廚房,我坐在餐桌調整心情,大約在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