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伊根老街道
港灣拍完,回到街道上,
丹海バス的平田站站牌就在眼前,同時,津波避難場所「八坂神社」指標也出現在路旁電線桿上。

前往伊根八坂神社
K桑回頭一眼,
阿藏點點頭,上來去看看。
一般遊客可能不太會走上來的。
不曉得是否為阿藏自己感受的問題,
通往八坂神社的小徑不像常有人走,
甚至,以這類當地信仰中心而言,
這座八坂神社感覺有些破落。

伊根八坂神社 鳥居

伊根八坂神社 鳥居
來到鳥居跟前,上頭的字樣卻是「八阪神社」,
跟一般認知的「八坂神社」不同,
長形框旁有五三銅紋與總本山的木瓜紋,
可見這處是真正的「八坂神社」無誤。

伊根八坂神社 石段
後來才知道,「八坂」或「八阪」都對,
只是後來已統稱為「八坂神社」,
而「八阪神社」僅在古籍裡或古物上才會看見。

伊根八坂神社 石段
另外一提,
再往前的日出灣那邊還有另一處「八坂神社」,
但其鳥居似無木瓜紋和五三桐紋,
應為後世另起,與京都總本山較無關連。

伊根八坂神社
K桑在鳥居前先行禮再走上石段(階梯),
這段石段有點陡,阿藏我的膝蓋還撐得住;
上來到本殿前,京都府登錄文化財的公告相當顯眼,
大概是整座神社裡最新的物體,
其他,都充滿時代及歲月的痕跡。

京都府登錄文化財
這座「八坂神社」的拜殿正在整修中,
後方的本殿仍靜靜注視著一切,
神社範圍不大、拜殿與本殿的規模也小,
可在伊根町這裡似乎剛剛好,
站在石段上方眺望伊根灣,
也真是剛剛好的視覺。

伊根八坂神社

伊根八坂神社
短短的參道旁有幾棵高聳大樹,
看得出來生長已久,
周圍有些幾座石燈籠累積著蒼鬱,
石燈籠至少是享保16年留存至今的古物,
剛好是「享保大饑荒」開始的那一年,
距今已294年,即將邁入300年大關。

伊根八坂神社

伊根八坂神社 石燈籠

伊根八坂神社 石燈籠

伊根八坂神社 石燈籠
拜殿兩側放置著嚴格遵守日本佛教觀的狛犬--
右側開口的「阿形」狛犬、以及左側閉口的「吽形」狛犬,
狛犬底座的文字依然清楚,
仍沉沉透出時代積累的威勢。

伊根八坂神社 哞形狛犬

伊根八坂神社 阿形狛犬

伊根八坂神社 狛犬
K桑拍的比較仔細,本殿也拍了好幾張,
阿藏我心裡有些猶豫,不想在這裡待太久,
倒不是覺得這座神社有什麼詭異,
反而因為是太久了的地方,隱隱有股敬畏。
拍完伊根的「八坂神社」,
我們走下石段、回到老街道上,
繼續往前嗎?K桑的眼神依然想把握時間探去。
那就走吧。阿藏也這麼想。

伊根八坂神社 石段

伊根八坂神社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