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很突然的旅行,心血來潮訂了機票,去大阪看2025萬國博覽會。
臨時起意的決定,讓我只有一星期時間準備行程,沒做多少功課,只知道「衝了」。不是因為什麼網紅推薦,也不是因為哪個旅遊企劃吸引人,而是內心那種說不上來的悸動,好像某個塵封很久的夢,突然開始發光。我甚至搞不清楚這一屆萬博有哪些場館,也沒特別預約什麼熱門展,只憑著一個念頭:
我想親眼看看,那個童年時看過動畫裡出現過的「萬國博覽會」,到底是什麼模樣。
多年前,專程到1970年大阪萬博的舊址——現在的「萬博紀念公園」。
那時獨自站在太陽之塔下,仰望著岡本太郎留下的巨型臉龐。陽光炙熱,塔的表情古怪又莊嚴,我站在底下,靜靜地想像自己是一個漫畫人物,在廢墟中央等待什麼從天而降。那一刻,有一種奇怪的滿足感,好像跟某個自己也說不清的「未來幻想」對上了眼。
這次萬博是「對照」——對照過去與現在、幻想與現實、人類的夢與我自己的疑問。
這一屆的大阪萬博會,選址在人工島「夢洲」上。夢洲這個名字很美,有著日本賭上一切的氣魄,萬博結束後,這裡預計將改建成綜合賭場區。
不批評,也不浪漫化。只是有機會的話,還是想親眼看看,在夢洲這樣一個被政府規劃為「未來經濟模型」的地方,還能不能找到一點當年萬博那種「人類很認真想像未來」的純真感。
夏季的大阪有30度以上的高溫,濕熱黏膩,傍晚蚊子也多。溫室弱雞如我,想到在高溫下排隊、擠人潮,內心多少還是有點焦慮。但旅行本來就不浪漫,汗流浹背地走過人工島上的柏油路時,還是會一邊擦汗一邊懷疑自己為什麼來。
這次來另一個心願是:看初鋼。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親眼看見1:1的實體鋼彈。而且是最喜歡的「RX-78-2」,就是「初鋼」。對我來說,它不只是鋼鐵或造景,他是兒時信仰的實體展現,是我曾經相信「未來會變好的」那種情懷的代表物。
初鋼是人潮洶湧的熱門館,來兩次都沒能進去。即使最後只是在場館外靜靜地望見那台鋼彈,我也在心滿意足地對自己說——我到了。
說不上來這趟旅行有什麼具體意義,也不確定自己會收穫什麼。
但再次靠近那個曾經天真地相信「未來是一個美好世界」的自己,似乎也不差。

鋼彈戰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