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拾遺憾
九年前,滿心期待來到富士山五合目柵口。山屋訂好了,頭燈、雨衣、氧氣瓶各式裝備齊全,信心十足準備登頂!
突如期來的颱風警報,讓所有付出歸零。
得知當日山屋關閉的那一刻,幾乎要哭出來,這趟富士行花了不少錢,卻只換來被迫下山的遺憾。
一個月的薪水打水漂,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打擊不小呢!
2025年,重新站在五合目柵口前。
歲月帶去熱情與浪漫,腦海裡只剩下單純的念頭:清掉這筆舊帳。
屬於我的,這回,該給我了。

迷之自信
富士山有「新手友善」的名號,小孩子也能登頂。
本以為祂會是溫和親切的長輩,卻冷不防在半山腰打了我一巴掌,狠狠教訓我自以為是的傲慢想法。
在陡坡上四肢並用只為前進一小步,人生跑馬燈開始在腦中浮現,「我會不會死在這?」的疑惑不安蔓延全身。當下為自己低估聖山及大自然的力量,感到懊悔。
意識到危險時,也發現原來我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如果受傷,產生的費用會托垮之後生活」。登山竟然產生思想、信仰、過往三者價值觀碰撞的哲學思辨,聖山呀!

山、身、心,都好抖
適者生存
一個身體裡,究竟有多少個自己?
九年前差點哭出來的我、看到鄭老師分享登山經驗而被點燃的我、還有現在這個「好險有來」的我;這趟至少帶了三個我上山,人其實不孤單呢!
三角站位的自己,相視一笑,同時說:「死又如何!至少,真的來了。」
為何?如此平靜?
登頂那一刻,沒有熱血、沒有激情、沒有感動,只剩一股完成了、該放下了的感受淡淡的流淌在全身。一張積欠九年的單據,終於劃掉了。
爬富士山有什麼意義?到現在還是答不出來.....什麼都要意義.也太累了。
變身李世民,請聖山當一面鏡子吧!~~~原來我不是盲目追逐,而是在證明:自己還有選擇權。
下山後,問自己:如果「現在的我」真的是我選的版本,要怎麼證明這一點?答案瞬間出現在腦海「放下過去,重新開始。」
這是最佳解方。準確說,是「沒有退路」的活路。
一期一會
先前腦充報名了一個說書挑戰。從來沒有說書經驗,也沒把握自己能做到,但「就是衝了!」。它不像爬富士山,但本質一樣:就是走出安逸、用行動驗證自己還行的試煉。
有人問,如果到時候卡關怎麼辦?就笑著回:「這題我不會」,然後Move on。和半山腰的那段陡坡沒兩樣,什麼走法不重要,只要能往上就好。
從富士山帶下珍貴的伴手禮:「覺悟吧!人生要拼盡全力」。
拼了不一定會成功,但在拼的那一刻,你能真實地感覺到自己還活著,還能選,還能前進。
富士山提醒了我:活著的重量,不在於登頂,而在於還肯用盡全力往上爬的那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