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小說放大鏡|中國作家|史鐵生|命若琴弦(1985年)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題目:「命運輪轉」在史鐵生〈命若琴弦〉中的意義

  中國作家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北京,1972年雙腿癱瘓,殘疾非但沒有削弱他的書寫力道,反見深邃的獨特情感。《命若琴弦》收錄中短篇小說作品七則,其中〈命若琴弦〉最受人矚目。1985年〈命若琴弦〉的出現,展現出史鐵生對於「生存」的深刻感受——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失望,即便如此,依舊要仰賴著希望而活下去的現實態度。

老瞎子:見證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命若琴弦〉描繪一對盲眼師徒,周遊各地以彈奏三弦琴並說書的方式討生活,目的除了活下去之外,就是要彈斷一千根琴弦以求得自古傳授恢復視力的藥方。老瞎子在開頭就說:「幹咱們這營生的,一輩子就是走」。這裡暗示的就是人生不變的道理,從出生開始,人就要不停在時間的路上走著,直到死去,才能在時間的路上休息。試想,這樣的人生有多累,若不是前方有個目標或是目的,如何能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前進?所以,史鐵生很自然的將人生的哲理融入語言的對話之中,顯得這條線索既自然又深邃。那麼,目標與目的是甚麼呢?透過小瞎子的口吻可以明白一二:「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您師父我師爺說的。我都聽過八百遍了。您師父還給了您留下一張藥方,您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藥,吃了藥您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還補充說「彈斷一千根琴弦」是「藥引子」。這樣的人生目標多麼的天真與單純,卻也是人心對於信仰的初衷——小心翼翼的虔誠態度,方能召喚真正的奇蹟。一個「誠」字貫穿全文。老瞎子花了五十多年歲月的辛勞才接近夢想成真的終點,「不過現在他老了,無論如何沒幾年活頭了,失去的已經永遠失去了,他像是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為了最後能看一眼世界,這值得嗎?他問自己。」這段話象徵人難免質疑結局是否真如人意,回顧過往付出的一切,面對即將到來的答案,焦慮與恐慌的心緒湧上心頭,這是最煎熬的時刻。

  當老瞎子真彈斷了千根琴弦,取藥方後才發現是一張白紙,內心某種「存在」被掏空,試看文中所言:「他一路走,便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地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弦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其實,老瞎子早就得到真正的藥方與藥引子,就在誠心誠意的「走」與無怨無悔地「追求」的過程中。「目標」對老瞎子而言,只是「答案」。所以,老瞎子的師父才會說:「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小瞎子:用心靈之眼,體驗生命的美好

  小瞎子宛如老瞎子的翻版,走在老瞎子曾經走過的經歷上。小瞎子十四歲被送來跟隨老瞎子學說書的功夫,好有個一技之長可以過生活。可是小瞎子總頑皮,老瞎子說:「老人的話你從來不著耳朵聽。」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生活唯有親身經歷過後才算真正的體會與領悟,聽來的教訓永遠都像是耳邊風,像是不切實際的話語。對於小瞎子而言,曾經有過三年真見過世界的經驗,因此還可以有憑有據的幻想,靠的就是一台「電匣子」。試看文中敘述:「這只神奇的匣子永遠令他著迷,遙遠的地方和稀奇古怪的事物使他幻想不絕,憑藉三年朦朧的記憶,補充著萬物的色彩和形象。」這種閱讀的方式正適合說書人學習。小瞎子總比老瞎子好運,老瞎子可是打從出生就看不見。再說,年輕人正是慾望漸盛之時,小瞎子又遇蘭秀兒的陪伴與打鬧,終究「他們試著親了嘴兒,滋味真不壞……」的對於男女之間有了初開的經驗。如同老瞎子的過往。所以盲眼師徒二人有著相似的遭遇才會有著如此堅定的信念:「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輩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麼都是值得的。」這種欲望成了虔誠供俸的信仰,如同,文中最後說:「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命運就在這樣的信念中輪迴流轉。

結語:越簡單越深邃,輕鬆思考最能收獲真義

  〈命若琴弦〉是很簡單平淡的故事,卻飽含人人都看得明白的哲理。雖是「謊言」卻是能讓現實生活變得有意義與價值的「藥引子」。有些研究者會用存在主義的「荒謬」視角作為析論的詮釋,但是,我卻認為〈命若琴弦〉並不荒謬,而是非常本質化且現實的反映。試問,多少人不是懷抱著相同的心態去過生活,多少人是對於未來不看好卻仍是努力生活在實踐上的天真分子。「荒謬」是知識份子創造的解釋,對一般人而言,只不過是把日子過好的習慣,僅此而已。


※備註:本文為早期發表的舊作,重新增補圖片、年表、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博客來網路書店|史鐵生專題介紹

●附錄:史鐵生歷年小說作品年表(依出版時間排列)

  • 1979年|短篇小說|〈愛情的命運〉、〈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 1980年|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又名:〈沒有太陽的角落〉
  • 1981年|短篇小說|〈綠色的夢〉、〈神童〉
  • 1981年|作品集|《樹林裡的上帝》
  • 1982年|短篇小說|〈在一個冬天的晚上〉、〈黑黑〉
  • 1983年|短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當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青年文學獎)、〈白色的紙帆〉、〈夏天的玫瑰〉、〈巷口老樹下〉
  • 1984年|中篇小說|〈山頂上的傳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
  • 1984年|短篇小說|〈奶奶的星星〉(獲本年度作家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足球〉、〈春夏秋冬〉、〈老人〉
  • 1985年|短篇小說|〈來到人間〉(獲三月風金杯獎)、〈命若琴弦〉
  • 1985年|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北京出版社)
  • 1986年|中篇小說|〈插隊的故事〉
  • 1986年|短篇小說|〈毒葯〉(獲上海文學獎)、〈我之舞〉
  • 1987年|中篇小說|〈禮拜日〉
  • 1987年|短篇小說|〈車神〉
  • 1987年|小說集|《史鐵生——現代中國文學選集》(日本德間書店)
  • 1988年|中篇小說|〈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
  • 1988年|小說集|《禮拜日》(華夏出版社)、《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台版和日版)
  • 1989年|短篇小說|〈小說三篇〉
  • 1990年|短篇小說|〈鐘聲〉
  • 1991年|小說集|《命若琴弦》(江蘇文藝出版社)
  • 1992年|中篇小說|〈中篇1或短篇4〉
  • 1992年|英文版小說集|《命若琴弦》(中國文學出版社)
  • 1993年|短篇小說|〈第一人稱〉
  • 1994年|短篇小說|〈別人〉
  • 1997年|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獲上海市長篇小說獎)
  • 1998年|長篇小說|《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和北京市文學藝術獎)
  • 1999年|短篇小說|〈死國幻記〉
  • 2000年|短篇小說|〈兩個故事〉
  • 2001年|小說集|《往事》(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6年|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
  • 2006年|綜合集|《史鐵生自選集》(海南出版社)
  • 2013年|小說《男人、女人、殘疾人》(武漢大學出版社)。由史鐵生與陳放、劉樹生、甘鐵生、劉樹華、曉劍五人在1980年代中期共同創作。。

※參考資料:「讀冊生活」

※參考資料:「博客來網路書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耕文學】文藝創作工作室
3會員
167內容數
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世事本無常 何苦窮煩忙 回顧終生苦 人間夢一場 學庸2024.08.10/14:30 沈聰益君,余鐵工局時期直屬業主長官,對余甚為照顧,今晨驚聞仙逝,感懷成詩悼念,聊表餘情。 沈聰益2024.07屆齡退休,2024.08.10仙逝。 (沈聰益君相片中位者,右一者學庸)
Thumbnail
世事本無常 何苦窮煩忙 回顧終生苦 人間夢一場 學庸2024.08.10/14:30 沈聰益君,余鐵工局時期直屬業主長官,對余甚為照顧,今晨驚聞仙逝,感懷成詩悼念,聊表餘情。 沈聰益2024.07屆齡退休,2024.08.10仙逝。 (沈聰益君相片中位者,右一者學庸)
Thumbnail
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 活在哪個時態,是自己的決定 By 游朝凱   沒想到第一本讀的游朝凱的書不是<內景唐人街> 而是這本<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讀之前就聽說過 讀者對他的書評價大多很兩極 讀完就可以理解了 這不是很典型的閱讀性、娛樂性高的科幻小說 而是更抽象的、曲線感的科幻小說
Thumbnail
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 活在哪個時態,是自己的決定 By 游朝凱   沒想到第一本讀的游朝凱的書不是<內景唐人街> 而是這本<時光機修復師的生存對策> 讀之前就聽說過 讀者對他的書評價大多很兩極 讀完就可以理解了 這不是很典型的閱讀性、娛樂性高的科幻小說 而是更抽象的、曲線感的科幻小說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史鐵生(1951-2010),文革時期以知青身份下鄉插隊,1971 年因病返京,二十二歲遭逢截癱,1979 年始正式發表文學作品,一生以思力深刻的殘疾寫作蜚聲文壇。
Thumbnail
  說到薛丁格,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都是他的貓,就像人們先說到德德,才會想起鄭運鵬是誰。那隻既生又死的貓貓如此出名,讓許多非物理專業也能隨口說上幾句疊加態或塌縮,以為能更靠近世界運作的真實樣態,但說到底,我們芸芸眾生僅是現實舞台下入迷晃頭的觀眾,那些菁英物理學者才是在臺上隨侍的工作人員。
Thumbnail
  說到薛丁格,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都是他的貓,就像人們先說到德德,才會想起鄭運鵬是誰。那隻既生又死的貓貓如此出名,讓許多非物理專業也能隨口說上幾句疊加態或塌縮,以為能更靠近世界運作的真實樣態,但說到底,我們芸芸眾生僅是現實舞台下入迷晃頭的觀眾,那些菁英物理學者才是在臺上隨侍的工作人員。
Thumbnail
2011 年 11 月 14 日。陳黎清楚記得這一天,「第六屆太平洋詩歌節」結束次日,所有痛苦從這裡開始。那天右手、右背突然劇痛,匆匆趕去醫院,醫生說他是筋膜炎,一般來說按時吃藥復健就會康復。
Thumbnail
2011 年 11 月 14 日。陳黎清楚記得這一天,「第六屆太平洋詩歌節」結束次日,所有痛苦從這裡開始。那天右手、右背突然劇痛,匆匆趕去醫院,醫生說他是筋膜炎,一般來說按時吃藥復健就會康復。
Thumbnail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Thumbnail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