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連俞涵穿越臺灣史
很多人之所以投入某個領域,時常是因為他追隨某個精神指標,即便一切都只是美好、片面、理想的、淺薄的。當然,能不能走深就看這個領域提供給他的資源和薪材夠不夠繼續燃燒心中的熱忱。如果說外國人對臺灣的印象是從北車的鳥人開始,那對臺灣歷史的認識也可以從連俞涵循線回溯。《一把青》的朱青、《茶金》的張薏心,她簡直就是穿梭在臺灣史裡的時空旅人。跟著她演過的戲走,很難不誘發想要知道更多臺灣歷史的好奇心。
對我們這一輩的來說,學習階段的課本內容、社會氛圍,已經是很強調在地的時代了。但在求學時期,對歷史的認識也僅是一堆年代跟名詞而已。或是偶爾從爸媽那一代的口中聽到:「去綠島唱小夜曲」,還以為是嘲弄政治人物的玩笑話。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裡,透過影視創作的轉化,觀眾能更清晰地感受人物在那段歷史情境下抉擇的困境。
希望我們都只需要感受就好,而不要真的經歷。觀影有感
與印象中熾熱陽光的綠島截然不同,《流麻溝十五號》裡的綠島是極冷冽的、絕望無邊的藍色調。讓陳萍(連俞涵飾)的舞衣、女子「被」象徵忠貞愛國的血書指印、肉體被折磨留下的傷痕,血紅得更加鮮明。
劇中幾個比較有感的部份:
一是幹部們為了執行救國運動思想改造計畫KPI,讓小兵脫下上衣,左一句殺豬拔毛、右一句反共抗俄,胸口上再一對交叉的國旗,以肉體顯示忠貞,就像岳飛一樣,威逼利誘人們志願紋身。
我想到前陣子在台中國美館《複寫真實》展覽中認識黃子明一系列《韓戰反共戰俘的政治紋身》的作品,作品名稱讓老兵的真實姓名顯現,這些刺在身體上的圖與字,無論是美感或意義層面都非常醜陋、荒謬,但卻諷刺的被視為保命的護身符。
二是女子宿舍,在失去看護士背景、精神領袖的嚴桑之後,女同學臨盆的那一夜,藉機究責、不通情理的依法行事、挺身而出與打破原則,最後在新生命誕生的宏亮哭聲中,讓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
個人喜好小評
除了陳萍的角色較立體之外,其他角色都過於刻板印象,嚴桑被刻畫的太過於聖人、完美,杏子的成長與蛻變讓人覺得既可預期,但又不知所措。還有其他支線的小人物,沒有太多篇幅交代,只能成為了功能性的角色,尤其演員在其他作品中的印象過於鮮明,海角七號、俗女養成記等令人出戲的時刻太多,實為可惜。
還有配樂下太重、太繁滿,反而沒辦法為情緒留白,隨著劇情呼吸、頓挫。哭點在還來不及醞釀成型,就被緊接而來的資訊,擋下來了
寫在影評之後
有點掙扎,但還是決定如實地記下自己觀影後的心得及想法。單幅來說畫面很美,演員使用的語言跟腔調口音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
當我將首映時,進戲院觀影的心得整理到方格子的時候。發現電影製作團隊 TaiwanPlus Arts and Culture 居然將完整片源放在YouTube ! 到2029年8月都能線上看,這也太佛心了吧!
這部劇的畫面很冷,但其實傳達的意象偏溫暖、充滿理想與希望感。
不知道對你來說,這部片會帶給你什麼感受~
|電影名稱|流麻溝十五號
|觀影日期|2022 / 10 / 29
|放映地點|臺南 新光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