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

含有「臺灣史」共 8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在「臺語文字之謎」、「臺語文字之謎(二)」主張臺語是一個有文字的語言,並介紹閩南語到臺語的歷史文獻,包含漢字、羅馬字等,都可以用來記錄這些語言。今天則要另外介紹另一部臺語漢字文獻,可以看出當時臺灣人對於這個語言的理解與態度。
Thumbnail
雖然一直對歷史很有興趣,也寫了本教育史的碩論,但始終覺得自己的臺灣史不斷的在離開義務教育之後讀書補課,那些課本、學校沒教的歷史,還有片面呈現的史實,每每讀到那些曾經為這土地自由民主犧牲的故事,真的都忍不住潸然淚下。那些拋夫棄子的故事,很多時候真的不為什麼,或者還沒準備好為什麼,就走上了黃泉路。這段不
Thumbnail
千萬別在睡前讀這本書! 透過食物,描寫台灣的文化記憶、風土人情、與身分認同,以及女性之間微妙的友誼。溫柔又深刻,惆悵卻又令人感動。這篇文章,透過書中五道料理,一起細細品味這個動人的故事!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5/21
讀書時內心也有閃過這個美食企劃(?)但結果寫出來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心得,果然是術業有專攻呀😆謝謝Nga整理,好誘人啊,全部吃過(挺)
Ng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4
Claydee 其實也沒什麼專攻,就是比較貪吃而已(?) 🤣 這篇都是我喜歡的食物,除了麻薏湯沒吃過(但好多書友都對這道料理語帶保留?! 我也要來讀Claydee的心得!
關於臺語等不等於閩南語,這個議題在Threads上面常常被拿出來吵,今天要再次談論臺語和閩南語之間的關係,並利用前幾天在句法學課程中聽到關於「白馬非馬」的解釋,來說明這個句子的邏輯關係。
Thumbnail
  前幾天去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看了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的紀念特展「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展出的作品其中一部分為私人收藏、甚至平時遠在日本,能集結在這裡展出並不容易。而策展人規劃的角度也比較少見,用台灣的地理、氣候、季風、洋流貫穿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那些畫作與這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生日在飛機上,當然是要看小說呀!一個從韓國飛回桃園的班機上,就看完大半,然後下飛機再搭個接駁車回市區,就差不多看完了。表示這書不厚,也好讀。 喜愛諧音哏的臺灣魂,小說的書名也點出了故事的主線,史稱西來庵事件或焦吧哖事件的抗日故事。老實說以粗鄙的臺灣史知識,對這個日治時期死傷最大的民變充其量也只知道
Thumbnail
隔海與支那相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有時如男女間複雜的牽連,從不同角度看,會得到不一樣的小結。支、港、澳、臺間的關係,光在法規適用上就各自不同,身處在這幾處的人面對的系統,有時也是如此。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展開,然後故事裡還藏著故事,劇情裡再塞入劇情。 無故失蹤尋人的開場,回想起來,一切都是那麼
Thumbnail
本書由國中歷史科教師吳宜蓉撰寫,以通俗的口吻,引導讀者一窺臺灣史背後的人性與現實。以古鑑今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從歷史之中發掘普世的人性。人性之中本來就有黑暗的成分,重要的是如何接納完整的自己,更對他人培養同理心。
Thumbnail
4/5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讀過臺灣史上的一個故事,「荷蘭人牛皮換地」? 本來跟荷蘭人講好,只可以取得一張牛皮大小的土地。但荷蘭人把牛皮拆成細線,圍了偌大一塊地盤,這塊土地就成為未來的荷蘭大員殖民地。 這個故事很早就已經被判定為不可信的傳說。甚至在清朝就已經有人認為只是謠言而已。 有意思的是,這不僅是台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