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下半年展開,加密貨幣市場展現多重正向動能。比特幣目前交投於約108,000美元附近,這不僅是心理關卡,也是技術分析上的重要支撐。Rosenberg Research 市場策略師 Ed Campbell 指出,若比特幣能突破114,000美元關卡,可能引發約25%的強勁反彈,將價格推向143,000美元。其看法建基於多項利多因素:歷史性的減半周期支持、美元疲弱、現貨比特幣ETF資金流入強勁、美聯儲預期降息,以及可能迎來對加密友善的美國新政府政策。
然而,拋開技術圖形不談,投資人更需關注資金流向與流入的性質。根據市場數據,現貨比特幣ETF自推出以來已吸引逾450億美元資金,這暗示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已遠超過單純投機需求。摩根大通甚至預估,若此趨勢持續,比特幣總市值在2025年下半年有機會超越黃金。但投資人必須審慎判斷:這些資金究竟是長線配置,還是短期套利行為的結果?
另一個市場觀察重點是比特幣主導率的變化,目前維持在約55–64%區間。過往經驗顯示,當BTC主導率攀升至高點後,資金往往開始輪動至山寨幣,推動所謂的「altseason」。Ethereum 是最具潛力的受益者之一,作為DeFi與NFT的核心基礎設施,加上可能推出的ETH現貨ETF,有望挑戰5,000至6,000美元價位。政策面方面,近期監管環境明顯趨向有利,包括穩定幣立法、美國部份州提議建立比特幣儲備制度,以及聯邦層級對數位資產的態度轉變。這些結構性政策為加密市場建立了制度性基礎,也提升了長期投資信心。不過,隨著政治周期變化,這些友善政策能否維持,仍需謹慎觀察。
從技術面來看,比特幣在104,000至108,000美元區間整理已久。若能有效突破112,000至113,000區間壓力,將可能打開新一輪上漲空間。目前的技術指標如RSI顯示仍有上行空間,但前提是資金流入能持續、宏觀情緒不轉弱。
山寨幣方面,也浮現結構性變化。分析師指出,新一代迷因幣(meme coin)不再只是純炒作,而是加入實用場景、代幣經濟模型與社群營運,提升其可持續性。然而,這類資產仍高度依賴市場情緒,投資時應以短期操作、輕倉部位為宜。
更宏觀來看,鏈上數據與全球用戶增長進一步支撐加密市場基本面。自2022年底以來,加密生態系統已累積逾5,440億美元新資金進入,期貨市場未平倉合約亦創新高達到1,140億美元水準。同時,新興市場用戶數急速成長,尤其在亞洲與非洲地區,展現出加密資產跨越投機與實用性的潛力。
地緣政治與機構配置行為也正發揮影響力。近年多家大型機構開始將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部分研究顯示,2025年機構配置比例上升為資金流穩定來源之一。而在美國總統大選之際,若出現親加密的領導人執政,可能為市場帶來政策紅利。
最後,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比特幣不僅年初至今表現優於標普500(+15%對比+5%),也逐漸擺脫「高度波動、無實質收益」的標籤,成為組合中的替代性資產。但投資人仍應控管曝險比重,建議以戰略性部位參與、避免過度槓桿與短線追高。
總結而言,2025年下半年比特幣與選定山寨幣確實具備上行潛力,但能否成為趨勢反轉的重要拐點,將取決於技術面突破是否成立、資金流是否穩定、政策利多是否延續,以及宏觀經濟環境是否繼續支持風險性資產。對於重視基本面與風險管理的投資人來說,這將是一次值得關注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