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正積極評估與 Perplexity AI 的合作或潛在收購案,這不僅是一項技術佈局,更可能標誌著蘋果長期 AI 發展藍圖的轉捩點。根據 BofA 證券分析師指出,這筆交易若成真,將有助於恢復市場對蘋果 AI 能力的信心。Perplexity 的技術優勢在於其強大的語境理解與多步驟問答邏輯,有望讓 Siri 脫胎換骨,從現有的基礎功能進化為真正的生成式 AI 助理。這樣的整合也代表蘋果將不再僅止於在裝置端部署 AI,而是朝向全平台、全堆疊的 AI 體驗邁進,涵蓋 iOS、macOS 與 Vision Pro。
然而,這項佈局能否成功,仍取決於 Perplexity 技術是否能為蘋果帶來實質競爭優勢。目前蘋果的 AI 產品仍相對保守,與 Google、Microsoft、OpenAI 等競爭對手相比明顯落後。Perplexity 若能順利整合,將成為蘋果加速推進生成式 AI 的關鍵跳板。但這不僅是技術收購,更牽涉人才整合、產品重構與生態系一致性,執行難度不容小覷。
在營收潛力方面,AI 有望為蘋果開拓全新變現模式。例如強化版 Siri 及智慧搜尋功能,未來可能替代部分依賴 Google 搜尋分潤的業務,進而開發自有的廣告或訂閱收入。若整合得宜,AI 將不僅提升使用者體驗,也可能進一步拉動 iCloud+、Apple Intelligence 等服務營收與毛利率的擴張。但若只是防守性部署,則市場對其成長潛力的評價將有所保留。蘋果股價近期表現疲弱,今年以來下跌約19%–20%,明顯落後科技巨頭平均表現。部分分析師認為這是「逢低買進」的機會,但也有觀點認為,iPhone 銷售壓力、地緣政治風險與監管壓力尚未充分反映,AI 題材短期內對基本面提振仍屬預期層面。因此,這筆 Perplexity 的交易是否能真正改寫蘋果的基本面成長預期,值得投資人保持高度關注。
估值方面,蘋果目前仍具一定吸引力。根據多家機構預測,其目標價區間約落在 235 至 240 美元之間。若 AI 能成功整合並帶動裝置與服務需求成長,將支撐更高估值空間。但若執行受阻,股價波動恐將持續,投資人若採取「分批布局」策略,需關注財報與新產品動向是否符合預期。
同時,監管挑戰亦為此交易的一大變數。Perplexity 目前已面臨版權相關訴訟,若成為蘋果子公司後可能進一步放大風險。此外,蘋果本身也持續受到歐盟與美國的反壟斷監管挑戰,尤其是在 App Store 政策與數據應用方面。這些因素皆可能限制蘋果在 AI 商業化上的靈活度與拓展速度。
在資本配置層面,蘋果向來以穩定的股息與回購計畫見長,而此次傳出有意收購 AI 新創,也代表其資本策略正出現轉向。若蘋果真的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加碼軟體與 AI 能力建設,將為其未來估值模式帶來深層變化。相反地,若只是策略性投資而非實質整合,則恐淪為「概念題材」,市場熱度將難以為繼。
總體而言,Perplexity 交易若成局,或許能成為蘋果 AI 路線真正的起點,而非終點。對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場關於成長預期、估值轉換與執行力的長線押注。未來幾季的 WWDC 更新、Siri 改版與 AI 功能落地節奏將是判斷蘋果是否真能把故事變成現實的關鍵依據。這將是一次關乎蘋果是否能重新奪回 AI 高地的重要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