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十二歲時父母離婚,母親帶著她到台北找工作找住的地方,母女倆從此在台北生了根。阿芳沒有上學不識字,只能去工廠做事,也在工廠認識另一半,阿鋒。
有一天,一位善知識邀阿芳去聽演講,聽見老智者說,「修行要入人群,念誦經典可以提升心性,沉澱心靈雜質,心淨清就會有力量了,就要去『行經』,把經典上的道理用雙手做出來,用雙腳走出來,那才是經典真正奧妙之處。」阿芳瞬間頓悟,原來修行不是躲在家裡誦經,躲在深山裡獨善其身,而是利益人群,自度度人。
明白道理後,阿芳走出家門做志工,淨化環境讓阿芳感覺心開意解,法喜充滿。阿鋒在阿芳無微不至照顧,與癌細胞和平共處七年,七年後,阿鋒輕度中風,同時被檢斷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全身都是病的阿鋒在行動上也停滯緩慢許多。阿芳並沒有如七年前那樣痛苦憂愁想不開,她已經知道病痛的因緣,吃苦才能了苦,受苦才能消業。阿芳訓練阿鋒做一些簡單的家事,只要出門做公益,阿鋒就會主動帶孫女上補習班,傍晚家人回來前洗米煮飯,阿芳放手後,阿鋒身體日趨穩定,縱然有病在身,日常起居皆能自理。
老智者說,福是做來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阿公吃飯,阿嬤不會飽,夫妻是共同體,災劫病痛各自受。如果我們已經領受行善積德的福氣,應該鼓勵另一半投入,若是福緣未到,也不要氣餒,只要我們深具福緣,努力做來囤,總有一天,另一半會受到感召而投入得心甘情願。都說近親難度,說難也不難,就看我們修養的能耐,能否讓家人真心跟隨。在逆境中把躁動不安的心修煉成如如不動,就是消業與修福。
#行經
#自修自得
#行善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