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劑的種類與特性
Additives
添加劑的性能
添加劑是提升基礎油本身的品質或賦予額外性能,而在基礎油中添加的各類化學物質。依產品需求,添加劑的添加量從 ppm(百萬分之一)到 30% 以上皆有可能。
高級潤滑油產品會將多種添加劑做組合搭配,透過種類與用量的平衡,達到所需的最佳性能,而幾乎所有添加劑都有其最佳添加量,若超過該量反而可能降低性能,且添加劑間的配方比例失衡也會導致整體性能下降。
因此,不經實驗驗證就隨意在成品潤滑油中加入新的添加劑,可能造成性能降低或出現預期外的化學反應。即便在室溫下看似無異常,但在高溫高壓的實際運行條件下極易產生反應與副作用。添加劑的種類
潤滑油中使用的添加劑種類繁多,若依性能與用途分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 清淨劑(Detergent)
功能:透過化學反應溶解並清除積碳與沉積物,保持系統內部清潔。
用途:主要用於引擎油等 - 分散劑(Dispersant)
功能:將容易聚集的碳類沉積物、氧化副產物分散於油中,使其懸浮不沉積,避免堵塞濾網,並於換油時隨油排出。
用途:主要用於引擎油等 - 抗氧化劑(Antioxidant)
功能:分解氧化初期的過氧化物,抑制自由基(Free Radical)生成,防止金屬催化氧化反應,延緩潤滑油老化。
用途:用於引擎油、齒輪油、液壓油等 - 防腐蝕劑(Corrosion Inhibitor)
功能:中和氧化生成的酸性物質,或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以防止金屬被化學腐蝕。
用途:用於引擎油、齒輪油、液壓油等 - 防銹劑(Rust Inhibitor)
功能: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隔絕水分與氧氣,防止氧化生銹。
用途:引擎油、齒輪油、循環系統油、液壓油等 - 消泡劑(Antifoamer)
功能:降低油品表面張力以防止氣泡生成,並消除已生成的氣泡。
用途:引擎油、齒輪油、循環系統油、液壓油等 - 黏度指數改進劑(VI Improver)
功能:透過高分子物質減少高溫下黏度下降,提升黏度指數,使黏度隨溫度變化的幅度減小。
用途:引擎油、溫度變化大的工作環境用油 - 降凝劑(Pour Point Depressant)
功能:防止低溫下蠟結晶成長與聚集,改善低溫流動性。
用途:低溫環境下使用的油品 - 油性劑(Oiliness Agent)
功能:形成強力的化學吸附層,降低金屬間摩擦係數,提高邊界潤滑性能。
用途:切削油、邊界潤滑要求高的油品 - 抗磨劑(Antiwear Agent)
功能:在金屬表面形成低剪切強度的保護膜,防止磨損、刮傷與壓痕,降低摩擦熱。
用途:齒輪油、切削油、邊界潤滑要求高的油品 - 極壓添加劑(EP Agent)
功能:在高壓與衝擊負荷下形成局部保護膜,防止嚴重磨損、刮傷與壓痕。
用途:齒輪油、切削油、重載設備用潤滑油 - 黏著性改進劑(Tackiness Agent)
功能:改善油品分子間的黏附性,防止飛濺與油膜分離。
用途:開放式齒輪油、需要防飛濺的潤滑油 - 乳化劑(Emulsifier)
功能:使油品與水混合形成穩定乳化狀態,降低兩相之間的界面張力。
用途:水溶性切削油等需要乳化性的油品 - 抗乳化劑(Demulsifier)
功能:防止油品與水形成乳化,保持油水分離效果。
用途:工業循環系統油、蒸汽缸油等 - 摩擦調節劑(Friction Modifier)
功能:調整金屬表面的吸附力,使摩擦係數保持在理想範圍內。
用途:自動變速箱油等特殊潤滑需求的油品 - 殺菌劑(Biocide)
功能:抑制和防止水-油界面生成的細菌與微生物,保持油品穩定性。
用途:水溶性切削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