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八卦山大佛是側面帥XDDD
有客問:
《總化餐桌》在寫彰化嗎?
我不是彰化人,看了會不會很無趣?
在這我想說個小回憶,
幾年前,我跑去台北上文化部的課程,
一個關於經紀人才的培訓課,
那很漫長,大約是兩三個月吧,
為了這個課,
光是食宿跟交通就花了很多錢。
課程很好,擴及面很廣,
但我不才,終究沒能長成經紀人才,
倒是在幾個月內,
看到了很多在作地方創生、地方事務的青年,
他們都相當厲害,
對自己故鄉的事務非常有熱忱。
那時候,他們常常去跟講師請教問題,
我經常旁聽,
聽著聽著,發現:
不管發問的人來自花蓮、苗栗、彰化或雲林,或哪裡,
大家的處境與困難都很相似:
-資金不夠、人才不足、
-地方政府溝通不易、在地民眾響應不足、
-入不敷出、補助金額太低、核銷程序繁瑣、
-志同道合的夥伴很難找,合作過後很容易散伙、
-等著收割的人永遠比投入的人更多。
那時我就在想,
其實大家都一樣,
十個人來請教兼吐苦水,不是帶來十種問題,
是兩三個一模一樣的問題在台灣各地肆虐,
造成這些有熱忱的人痛苦得不得了。
我也不曉得他們後來解決了沒有,
因為當他們在說的時候,
煩惱得好像承受了獨一無二的痛苦,
但其實他們只要再多坐一下,多聽兩組,
晚一點可以直接相約去熱炒店,
喝生啤酒互相掏心、惺惺相惜,
都比問講師來得有用跟療癒。
我在寫《總化餐桌》的時候,
常常想起這件事,
所以——
Q:《總化餐桌》寫的是彰化的故事嗎?
A:彰化是我的繆思,
我以彰化作為發想的原點,
借用了彰化作情境設定,
寫了《總化餐桌》這個故事。
Q:我不是彰化人,看《總化餐桌》還有意思嗎?
A:有啊,
在《總化餐桌》裡發生的橋段,
在台灣任何地方,
或說有在推動地方事務、青年事務的任何地方,
都有可能發生。
大家都要面臨資金、能力、體力、人脈各種問題,
一邊規劃著自己的生涯,
一邊想著把所在地既定的命運扭轉成更好的局面,
過程中會發現,
地方政府可能不是站在自己這邊,
同鄉在地人反應不一,有冷有熱,
有同樣熱忱的人,往往是競合對象,
資源必須共享,僧多粥就少。
大家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往前再往前,辛苦又辛苦。
《總化餐桌》
看起來是限定於「地方」的故事,
擴大來看,
它其實是「人」的故事。
所以...
你跟彰化打不著八竿子關係嗎?
無所謂,
來看《總化餐桌》也不會有格格不入被排擠的感覺哦~~

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3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