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與發展沿革
- 公司簡介:正瀚生技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領先的農業新藥研發公司。公司以「為全球農業永續與健康生態貢獻力量」為使命,秉持One Health (大健康)的理念,透過創新農業生技解決方案,推動全球農業邁向低碳、高效、永續的未來,公司是在創新板上市,上市時間是2023年12月21日 ,截至 2024 年底 集團員工人數約200人。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研發契合現代農業生產需求之高效、精準、低碳的植物生長調節劑PGR (PlantGrowthRegulator)、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和功效肥料產品等農業新藥開發。
- 發展沿革 (重要里程碑):
- 2013年:正瀚生技於彰濱工業區成立。
- 2015年:登錄興櫃;農委會審定為農業科技公司;100%轉投資美國子公司(CH BIOTECH, LLC)。
- 2018年:位於南投中科中興園區的全球企業總部暨研發中心啟用。
- 2021年:經濟部審定為新藥公司;彰濱工廠取得工廠登記證。
- 2023年:創新版股票上市。
- 2024年:轉投資泰奇生技酶解廠,並在「稻田減碳肽創新」專案上榮獲「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與銀級肯定。
全球企業總部暨研發中心啟用
正瀚生技在南投中科中興園區設立全球研發中心,主要目標在於開發關鍵技術並自主開發農業生技新藥,研發中心架構分為「中央實驗區」、「功能實驗區」、「GLP實驗區」,各區功能設備無縫接軌,可同時進行試驗資料收集與反饋修正,縮短商品化時間。
中央實驗區:中央實驗室區運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以及表型組學等技術,全面研判農業生產中的重大問題,科學解析問題的生物學機制,系統提出解决問題的對策和方案。目的是系統而深入地研判農業重大問題,解析問題的生物學機制,由巨觀到微觀系統性地提供研究數據,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案。
實驗室構成/任務:
- 種質資源實驗室暨智能氣候室:建立多樣氣候條件下各種作物的生長模型.
- 表現型態實驗室:從外表型判斷作物問題成因.
- 生理功能實驗室:從生理過程判斷問題成因.
- 代謝調控實驗室:從代謝調控判斷問題成因.
- 基因信號實驗室:從基因表達判斷問題成因.
- 實驗溫室:於多樣氣候條件下測試產品於各種作物的功效及精準農業小規模測試.
功能實驗區 :正瀚生技的功能性實驗區,是一個技術集成和產品建構的平臺。功能性實驗區整合來自中央實驗區的分析數據和解决問題的對策,試驗各種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功能。實驗區則從形態控制、生長發育調控、產量構建、風味成分、觀賞價值、生物互作、定性定量分析和製程工藝等環節,試驗中央試驗區提出的各種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確認最佳技術和產品發展路線,進行產品的田間功效試驗、登記和生產製程標準化。
實驗室構成/任務:
- 生物互作調控室:尋求作物抗病與有益的環境生物交互作用來提升作物生長.
- 觀賞品質調控室:調控觀賞與園藝作物的構型、香味與花色.
- 風味品質調控室:內含風味物質研究室,調控飲料作物及糧食作物(咖啡、茶葉、可可、小麥)的風味與品質.
- 天然資源開發室:因應食品安全及環境保護趨勢,進行天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 材料農業開發室:開發新穎的農化產品製程和施用材料.
- 產量建構調控室:開發建構高產量的作物高效優質肥料.
- 生長發育調控室:開發調節作物產量與品質之技術產品(生長調節劑、生長刺激素等).
- 定性定量分析室:擔任研發中心的化驗中心.
- 產品工藝製程室:負責確認產品有效成分含量與配方穩定性、解決產品製程及自動化生產線問題,以及測定各種理化性質.
- 電漿/奈米實驗室:電漿和奈米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發.
正瀚GLP實驗區 :目的在提供在目標市場國家和地區進行產品登記所需的分析報告。GLP實驗區 符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優良實驗室操作(GLP)之實驗室。根據產品登記需求,建立國際認可的標準化流程並檢驗分析。分析數據經國際登記機構認可,相關研發資料可直接用於產品生產國和銷售國進行產品登記.
除了南投總部,正瀚生技也設有其他重要的研發與生產據點:
彰濱廠:位於彰化縣線西鄉彰濱工業區。該廠目前作為新產品研發試驗中心,並已於民國110年11月取得工廠登記證。其規劃主要用於高效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刺激素、微生物菌劑、設施栽培的專用栽培介質及植物營養專用配方等產品的加工製造。長期規劃將利用循環經濟材料,透過高效環保的分解過程(如發酵技術或亞臨界水解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胜肽和胺基酸等小分子,進行功能優化,開發系列功能性農用產品(如胜肽、生物刺激素等),以實現環保與市場價值的結合。
美國製造中心:位於美國加州,主要負責生產植物生長調節劑及肥料,產品銷售範圍涵蓋北美、南美及澳洲。
泰奇生技廠區:也位於臺灣彰濱工業區,作為子公司,其主要定位是生產功效型胜肽,運用酵素水解的綠色製程,生產高效且環境友善的功能型胜肽。

正瀚在南投的研發中心中設置「中央實驗區」、「功能實驗區」、「GLP實驗區」,三大區塊功能設備,研發團隊可迅速有效的同時進行試驗、資料收集及反饋修正,整合多面向資料、及時改進候選產品,縮短商品化時間,建立核心能力與競爭門檻。
關鍵核心技術 :
精準化新藥開發 :
- 結合次世代定序基因體科技,高效率開發農業生技新藥活性成分及功能
A. 跨領域技術應用於活性成分開發 :
快速嫁接醫藥、食品等領域最新的技術,利用生命體共通的作用特性,轉譯在植物的生理作用表現,大幅縮短開發植物用新成分及其新功能的時間。
B. 利用次世代定序,建構基因表現大數據 :
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體的現代科學技術,解析特定環境、特定藥劑等各式參數,對作物的各時期所產生基因表現變化,建構出基因大數據。
C. 預測活性成分及配方功效,精準開發新藥商品
全功能驗證平台 :
- 研發平台系統性驗證配方功效,縮短產品商品化的研發時間
系統性的研發平台,是多重而快速的同時收集資料及反饋,可以在短時間內篩選大量候選配方以及進行改進,縮短商品化時間。
經由基因體技術預測之新活性成分或是活性成分新組合、新劑型,在開發階段初期首先進行化學檢測與分析,確認產品有效成分的含量與配方穩定性,再分別驗證基因表達、生化代謝、生理狀態、細胞發育、生長表型等不同層次的產品功效,並以實驗結果對配方進行反饋與改進。
完整的田間試驗 :
- 完整的國際目標市場田間試驗平台,加速商品登記證之取得及市場推動
一個開發完成之製劑,在登記及上市之前,需進行功效取向、登記取向以及市場取向三大方案之田間試驗,除了完備產品登記所需之安全性資料之外,田間試驗也提供產品施用方針,完整的功效結果能提高產品競爭力,並作為產品定價的重要依據。
田間試驗必須在目標市場地操作,而本公司所執行之田間試驗,是經過多重考量、個別化設計、完成大規模多點重複的試驗。
多重考量點包含:試驗地點的常規栽種法(crop program)、氣候條件、土壤特性、慣用肥料與農藥品牌種類、適栽作物品種、競爭產品等條件,而後個別化地擬定其田間試驗設計書(protocol)。為爭取充分可信的試驗結果,試驗的重複數量須高、地點的分佈區域須具代表性。
正瀚深入各市場地栽種系統並建立完整的田間試驗平台,並系統性地取得下列資料,得以快速地幫助商品取證及市場行銷推動:
A. 功效項目資訊:確立功效、施用劑量、使用時期、與世界各大廠牌競爭產品功效比對、產品競爭力、產品訂價。
B. 登記項目資訊:產品登記資料、食安法規要求資訊、環境及生態安全性資料。
C. 市場相關資訊:提供農業保險和通路商產品責任險所需之完整安全性資料。

從南投總部的「全功能驗證平台」到「完整的田間試驗」網絡,公司具備了將實驗室成果快速商品化的完整體系,能有效縮短研發時程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減碳的農業挑戰,減少肥料施用已成全球共識,而如何減少肥料施用,但不減少產量與品質,解決方案將是最大的挑戰與市場。
開發精準導向胜肽型生物刺激素產品就是正瀚提出的解決方案。

綠色水解及胜肽技術 :
這是公司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技術,也是其循環經濟策略的核心。目標是將農業副產物或廢棄物,透過綠色製程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功能型胜肽」。
- 三大水解技術整合:
- 熱力學水解 :利用高壓(10-20大氣壓)與高溫(100-200°C)產生數以萬計的隨機胜肽序列,作為篩選活性片段的龐大原料庫。
- 酶水解技術 :使用特定的酵素(如角蛋白酵素)進行定向裂解,產生片段已知的胜肽序列,用於特定功能的胜肽製備。
- 微生物水解技術 :自主篩選特定微生物進行發酵,產生具有特定功能的胜肽序列,用於穩定製備活性成分。
- 這三種水解的技術作用都不相同,正瀚不只專精於一種,甚至能將這三種技術整合在生產流程中。
- 精準導向胜肽 (Precision Oriented Peptides, POPs) 技術:這是正瀚生技的次世代核心技術,也是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此技術是上述水解技術的延伸與昇華,目標是:
- 從過去廣泛應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PGR),進化到能精準靶向特定生理功能的胜肽產品。
- 透過調整有效水解條件,確認不同胜肽群對植物的具體功效(如提升抗逆境能力、改善風味品質等),開發出高功效、高價值的創新生技產品。
經由上述研發中心實驗室的建置與關鍵核心研發能力的描述可以得知正瀚在所屬產業具備高技術門檻的競爭力。這可以從公司研發人員佔總員工人數超過50%,其中75%以上具備碩博士學位。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超過20%,遠高於同業。專注於高難度的生物學功能層次開發,並掌握POPs等尖端技術,所以建立了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二、營運模式
正瀚生技採用獨特且高效的「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模式,結合「台灣研發、美國製造、全球行銷」的策略佈局,創造其商業優勢。
- 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
- 模式:與大型國際農業通路商(如Nutrien集團)進行深度策略合作,由正瀚專注於前端的研發創新,通路商則負責後端的全球市場行銷與銷售。
- 優勢:此模式讓正瀚能專注於核心研發能力,大幅降低自行建立全球銷售通路的鉅額成本與時間,並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同時,透過通路龍頭的市場回饋,能精準掌握終端用戶需求,開發出符合市場趨勢的產品,形成正向循環。
- 台灣研發、美國製造、全球行銷:
- 台灣研發:利用台灣充沛的農業生技研發人才與能量,於南投總部進行核心技術開發。
- 美國製造:透過美國子公司CH BIOTECH, LLC.在加州設立製造中心,貼近北美主要市場,能即時供貨、降低碳足跡並建立「美國製造」的品牌形象。
- 全球行銷:透過結盟夥伴的網絡,將產品銷售至全球各主要農業市場。
三、營運亮點與產業趨勢
- 營運亮點:
- 次世代技術驅動:公司正從植物生長調節劑(PGR)技術,積極拓展至更精準、更高附加價值的「精準導向胜肽(POPs)」技術,此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核心成長動能。
- 循環經濟與ESG實踐:成功開發「富肽」系列產品,將農業廢棄物透過綠色水解及胜肽技術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肥料,完全契合全球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趨勢。
- 研發成果豐碩:2024年研發成果豐碩,擁有超過106項專利(其中18項為國際專利),並持續開發新產品。近年榮獲國家磐石獎、綠色化學創新獎、卓越中堅企業獎等多項大獎肯定。
- 產業趨勢:
1.全球淨零政策:各國政府紛紛提出農業減碳行動方案(如歐盟綠色新政、美國農業創新議程),要求在2030年前大幅減少化學農藥與肥料使用,為正瀚的高效、低碳產品創造龐大市場機會。

2.氣候變遷挑戰:極端氣候頻發,導致作物產量不穩。市場對能提升作物「抗逆境」能力的生物刺激素等新型產品需求日益迫切。

3.糧食安全議題: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但耕地面積有限,農業生產必須更有效率。提升單位面積產量與品質的農業生技產品,成為剛性需求。
針對上述的氣候挑戰,環境議題,正瀚提出的次世代解決方案就是生物刺激素
四、產業與區域布局
- 產業布局:正瀚專注於價值鏈頂端的農業生技新技術,而非傳統大宗化學肥料。主要產品線分為兩大類:
- 植物生長調節劑 (PGR):用於調節作物生長發育,提升產量與品質。
- 生物刺激素/功效型肥料:以胜肽等生物活性物質,提升作物對非生物逆境(如乾旱、鹽害)的耐受性,並促進養分吸收效率。
- 區域布局:
- 主要市場 - 北美:營收佔比超過90%,透過與Nutrien集團的緊密合作,深度耕耘美國、加拿大等高階農業市場。
- 新興市場 - 南半球:積極拓展澳洲、南美(巴西等)進行產品登記,開拓新市場。
- 亞洲市場 : 藉由次世代胜肽產品「富肽」系列 進軍東南亞及東北亞,透過與當地農業龍頭業者合作,目標精緻與高經濟價值作物,以在地化策略推廣創新產品。目前已成功插旗印尼,協助當地農業提升生產效率及永續發展、去年底亦與日本Vegetalia株式会社簽定合作協議,以精準農技專攻稻米市場,極具指標性意義。今年元月份更與台灣植物保護劑領導品牌興農公司簽約,合作在台灣行銷推廣正瀚專利研發的跨世代肥料「富肽」產品。
從正瀚的國際布局一圖中, 可以看出公司的佈局已經開始規劃走出北美,而是往全球展開,包含亞洲與歐洲,而這重要的動能就是胜肽技術。

五、財務表現與營運數據
營收 : 公司近兩年營收成展緩慢,2023 年美國密西西比河氾濫,2024 年春季又受到氣候影響土壤溫度尚未回溫的影響,但仍屬穩定。

優分析
- 獲利能力: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正瀚的毛利率高達80%,營業利益率可以到達30%。這顯示正瀚產品的高獲利以及經營能力。

財報狗
六、營收組成與趨勢
- 產品營收佔比 (2024年):
- 植物生長調節劑 (PGR):77.38%
- 肥料 (包含生物刺激素/胜肽肥料):22.27%
- 其他:0.35%
- 趨勢分析:相較於2023年,PGR佔比從82.42%下降至77.38%,而肥料產品佔比則從17.28%顯著提升至22.27%。此趨勢顯示公司在核心PGR產品穩定貢獻營收的基礎上,新開發的功效型胜肽肥料產品線正快速成長,成功實現產品多元化,並為公司帶來新的營收動能。
七、成長動能與展望
- 技術創新驅動:
- 精準導向胜肽 (POPs):此為公司未來最重要的成長引擎。透過整合亞臨界、酵素、微生物三種水解技術,開發具特定功能的胜肽序列,能更精準、高效地提升作物表現,技術門檻極高。
- 創新資材循環技術:將農業副產物(如稻草、咖啡渣)轉化為高價值胜肽肥料,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更創造出符合ESG趨勢的新產品線,市場潛力巨大。
- 市場擴張動能:
- 深化現有市場:持續與北美通路夥伴合作,推出升級版產品,增加客戶黏著度與市佔率。
- 拓展新興市場:積極布局日本、歐盟的產品登記。同時,南美洲及澳洲等南半球市場的開拓,將有助於平衡全年營收,降低季節性波動。
- 產品開發展望:
- 公司已擁有多項取得登記證的產品,並有多項產品在登記申請中,研發方向清晰明確。未來將持續推出針對不同作物、不同栽種模式(含有機農法)、不同特定功能的新產品,擴大產品組合與市場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