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k,k線的k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一系列的操作讓全球經濟惶恐不安,尤其是風險資產市場更是劇烈波動,台股在4/7日創下最大收盤跌點紀錄,美股以及加密貨幣也受到重創。
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川普的對等關稅,在宣布暫緩後,風險市場有顯著的回溫,各家股票更是有強勁的上漲勢頭,好像當初川普宣布的關稅只是創造一個讓大家上車的機會而已,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關稅暫緩前夕,川普又在搞什麼?跟馬斯克又發生了什麼衝突?會不會影響到遠在海外的我們投資人呢?

(擷取自CNN)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一直是川普競選時掛在嘴邊的口號,他上任後的一系列政策也逃不了這個邏輯,而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最大的阻礙就是如今已高得不可思議的美債了(註*1,*2)
政府要解決債務問題有三個面向的方法(1)縮減支出(2)大量通膨(3)使經濟飛速成長
在2010年希臘政府曾面臨過類似的問題,當時希臘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達到總GDP的15%之多,而他們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 公共人事費用. 大規模裁員、公務員薪資減少達 20–40%、凍結新聘
🔹 退休金制度. 降低退休金金額、延後退休年齡(從61提高到67歲)
🔹 醫療與社福. 醫療支出削減、公共醫院合併或關閉
🔹 基礎建設支出. 停止或延後公共工程計畫
🔹 教育. 合併學校、減少教師聘用與設備預算
希臘政府如此大動干戈,得到什麼結果呢?
🔹經濟衰退. 2010 – 2013 連續衰退,GDP 萎縮超過 25%
🔹失業飆升. 失業率一度超過 27%,青年失業率超過 50%
🔹社會動盪. 多次罷工、抗議、政治更迭(如激進左派SYRIZA上台)
🔹人口外移. 年輕與專業人才大量移民,出現「人才出走潮」
而美國是怎麼做的呢?在川普正式上任後,任命世界首富馬斯克成立DOGE部門,大幅削減國家不必要的預算,在此之後美國並未因此出現飆升的失業率或經濟失控,可以說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行動
那近期又是什麼惹惱了我們的功臣馬斯克,逼得他於台灣時間7月6日上午在X上宣布成立「美國黨」,與共和黨、民主黨對著幹?答案就是「Big and Beautiful Bill大而美法案2.0」


(擷取自X)
這次的大而美法案2.0主要延續了2017年1.0版本的大量減稅方案,重點在於降低個人與企業稅、鼓勵資本投資與儲蓄,主要內容有:
(1)降低企業稅以及資本利得稅
(2)延長個人所得稅減稅計畫
(3)兒童/中小企業/自營業者稅收抵免增加
但當我們回顧川普「大而美法案2.0」的實施背景,會發現這並不是一項單純的減稅政策,而是美國在高債務壓力、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對抗三重夾擊下,所做出的系統性調整。而川普與馬斯克的政治分歧,恰好反映了美國國內在面對這種經濟治理方式上的根本矛盾。
🇺🇸 大而美法案2.0 背後的算盤
減稅聽起來永遠很迷人,但對於一個每年利息支出已突破1兆美元的政府來說,這等於直接放棄了部分短期財源,進一步推升赤字。
那為什麼川普政府還是執意推動?理由在於:
1.吸引海外資金回流:降低企業稅與資本利得稅,讓美國本土與海外的企業更願意把資金放在美國、甚至回流製造業。
2.鼓勵中產與創業群體:透過自營業者、兒童抵稅等項目,鞏固川普基本盤的民意支持。
3.創造短期經濟熱潮:讓股市與資產價格飆升,進而推高稅收與就業,試圖以成長來對抗債務壓力。
⸻
📉 但這能真的撐得住嗎?
這類做法在市場上產生了強烈的兩極反應:
✅ 一方面:
• 美股科技股在宣佈政策後短線暴漲,台積電、輝達、特斯拉同步強勁反彈
• 加密貨幣市場重新回溫,比特幣在24小時內反彈超過8%
• 台股同步回升,尤其是電子與AI供應鏈
❌ 另一方面:
• 債券市場拋售加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升破4.7%,代表投資人擔憂美國債務永續性
• 國際信評機構再次警告:若再延後調整支出與增稅,美國主權信評將可能降至「AA-」
• 中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再次呼籲減少美元依賴,擴大「人民幣+黃金+石油」結算實驗
⸻
🇹🇼 對台灣投資人的深層影響
雖然這一切看似發生在遙遠的華盛頓,但對我們的資金配置與資產價值,影響卻是直接而深刻的:
1️⃣ 股市與風險資產回溫,但波動加劇
• 台積電、聯發科等外資主導股反應靈敏,一旦美國財政前景轉向,資金可能迅速流出
• 加密資產雖有反彈,但若美國利率上升壓力加劇,可能再度遭受打擊
2️⃣ 台灣央行的壓力提升
• 美元走強下,新台幣短期承壓,可能導致台灣輸入性通膨再度上升
• 若美國繼續加大支出與減稅,台灣央行恐被迫延後降息週期,資產估值受限
3️⃣ 黃金與避險資產值得再看一次
• 美債與美元的長期信心若動搖,黃金與比特幣作為「新避險雙軸」的地位可能更加強化
• 對台灣高資產投資人來說,布局海外黃金ETF、美元計價的分散資產將成為必要配置
– – – – – – – – 分隔線 – – – – – – – –
小K碎碎念:
明面上來看,川普此次的大而美法案是針對境內去做減稅及補助,與身處異國的我們沒什麼關聯,但不得不承認,身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的美國,任何全國性政策的變動都有影響世界的實力,尤其是身處投資市場的我們,也必會承受其變化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註*3),那首當其衝的必然是身處美國本土的華爾街各大機構與各州政府了,下一期小k就來分享,這些直接生活在川普陰影下的大佬們,是怎麼看這「又大又美」的法案吧!
– – – – – – – – 分隔線 – – – – – – – –
註*1 :數據統計,光2024年一年美債所需支付的「利息」就高達1.13兆美元,總債務高達34.5兆美元,在2021年12月美國政府最後一次設定的債務上限為31.4兆美元,而在2023年6月通過的財政責任法案中,暫停債務上限的期限是到2025年1月1日,也就是說美國政府現在若不繼續修法提高債務上限,或透過其他方式加強債務償還能力,那美債將面臨信用評級的再次降級,影響世界各國對美國霸權地位的認可
註*2:自1940年以來,美國政府已經提高了債務上限103次(根據美國財政部與國會的研究資料),其中還不算上疫情期間(2020年)以及2023年-2025年1月1日的多次暫停限制債務上限
註*3:市場不確定性market uncertainty,指的是市場未來走勢無法預測的狀態,可能因經濟、政策、地緣政治或其他突發事件導致價格波動加劇,讓投資決策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