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接到一組熟客的委託。上一次照顧,是去年十二月底,台北發布寒流特報,預報幾天後氣溫將降至10度以下。
那時貓咪剛滿兩歲,體格一向健壯,屋內不大,也沒什麼強風。主人備妥了飼料和水,安心出發前往北海道滑雪十天。
沒想到寒流還沒來、氣溫才剛降到15度,貓咪就開始打噴嚏,食慾也有些下降。
我立刻跨海與主人LINE聯繫,調整照護策略:延長暖氣開啟時間、晚上加放暖暖包。甚至主動加班,每天經過主人家就順路去探望小貓。
大約一天半後,牠的精神和食慾便慢慢恢復,鬆了口氣。
半年後到了暑假,主人這回又要去日本賞薰衣草,託養的對象也從一隻升級為兩隻 ❤️
六月中家訪時,我爬了幾階樓梯就熱得氣喘吁吁,問主人要不要讓貓咪開冷氣。他笑說電費太貴,貓咪又愛趴窗看風景。
的確,貓咪很愛看窗外。但當氣溫升到35度,我每次進門,看到的是兩隻貓攤在磁磚上像化掉的麻糬。
第二天,新加入的小貓開始食慾驟減,排泄也異常,情況有點緊急。
我又和主人緊急連線……
最後決定白天冷氣設26度,夜晚則打開窗戶通風。好在靠著冷氣與罐頭的雙重調理,兩天後小貓就恢復元氣。
當我懷疑貓咪中暑或身體不適時,會觀察呼吸是否急促,有機會的話也會試著摸後腿內側測脈搏(這步驟通常不容易),接著翻牙齦檢查血色,並捏起背部皮毛,評估是否脫水。
很多人以為貓褓母只是來「放飯挖屎」,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讓主人外出時,寵物依然健康、穩定、甚至有好心情地等你回家。
千萬別讓寵物生病了,卻沒人察覺,只因為「有人來餵飯就好」。
我之所以選擇做這份工作,是為了陪伴毛孩挺過與主人的每一次分離。
也希望能遇到真正懂這份心意的飼主。